5月21日,德州學院與夏津縣人民政府舉行鄉村振興合作簽約儀式。黨委書記車濱,夏津縣縣委書記才玉璞,夏津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高善玉,德州學院黨委副書記王金利,黨委委員、副校長李永平,黨委委員、組織部(統戰部)部長楊恩紅,夏津縣縣委副書記李超,副縣長任桂英,夏津縣組織部、鄭保屯鎮、白馬湖鎮、夏津新希望六和農牧有限公司、發達面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德百溫泉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德州學院省派夏津縣“四進”工作組成員,相關部門負責人,博士代表等參加活動。
德州學院與夏津縣領導分別為黨員教育實踐基地、鄉村振興博士工作站和來華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基地揭牌。
簽約儀式上,車濱介紹了德州學院的發展情況。他強調,要充分利用新建的黨員教育實踐基地,為廣大黨員干部打造一個接受教育、深入實踐的平臺;“第一書記”和“四進”工作組要做好橋梁紐帶作用,及時傳遞信息,提供精準服務,定向幫扶,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要充分發揮博士工作站作用,完善駐站工作和聯合攻關工作機制,打造好“本土專家、貼身服務”的特色品牌;要瞄準夏津經濟社會發展的產業需求、重點領域、突破方向,積極搭建平臺,組建科研團隊,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進一步建立長期合作聯系機制,打造德州學院服務德州工作的先行區。
夏津縣委書記才玉璞強調,夏津縣委、縣政府將全力以赴為校企合作與發展“牽線搭橋”,千方百計做好“對接”、“承接”兩篇文章,以此次簽約活動為契機,將雙方合作推向一個新高度,在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方面創造一個新典范,將夏津打造成德州學院教學科研的“后花園”、成果轉化的“試驗田”。
按照雙方“鄉村振興”合作協議和“校企對接全面合作協議”約定,德州學院將依托鄉村振興研究院、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食品研究基地)、山東省農技人員培訓基地、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實驗檢測中心、信息管理學院、資源環境與規劃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圍繞產學研合作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及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全程質量控制技術研究、“互聯網+”現代農業、開展鄉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和助農服務團隊建設工程、建設鄉村文化旅游基地七大重點任務,開展技術咨詢與科技支撐服務,推動夏津縣農業科技創新。重點圍繞夏津縣產業特色,校地、校企合作開展產業振興、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課題開展智庫和新技術研究,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開展“送智下鄉”活動,在白馬湖鎮建立博士工作站,推動科技進村、入戶、到田。開展“博士、教授進企業行動”,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項目幫扶。開展鄉村振興人才培訓,落實對口幫包、聯系幫帶、干部駐村等工作。共建大學生就業基地、創新創業基地,引導人才向夏津縣流動、在一線成長成才。建設鄉村文化旅游基地、“德州學院外國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基地”,服務夏津縣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擴大夏津縣的影響力。
簽約儀式后,車濱帶領學校有關部門負責人及相關專家20余人,就鄉村產業振興、“四進”工作等面臨的實際問題深入調研、商討解決辦法。
在山東朝陽軸承有限公司,德州學院2010級校友、副總經理吳勃介紹了公司的基本情況,車濱在調研了高精軸承生產線后,圍繞企業復工復產、安全生產、科技創新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探討。
在西關村貧困戶代桂蘭家,車濱與她親切交談,詳細了解家庭收入、身體狀況等情況。他說,“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攻堅工作,各級黨組織和扶貧幫包單位也正在全力推進,希望你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堅定信心,相信有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幫助,生活會越來越好。”
近年來,德州學院不斷深化與夏津縣在鄉村振興方面的合作,打造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典范。自2013年以來,學校先后選派4批第一書記到夏津工作,在脫貧攻堅、產業振興、民生改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2018年1月,雙方達成全面合作協議,共建了1個聯合實驗室,3個“科教實訓基地”;在深入推進校企合作,為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支持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2020年向夏津縣派駐“四進”工作組,幫助夏津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架起了校地合作的“橋梁”。
(通訊員:德州學院 馬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