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6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指出,農業大省的責任首先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為農業大省和全國糧食主產省份,山東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超額完成國家下達高標準農田年度建設任務,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
麥收在即,汶上縣農技專家正對縣里小麥產量進行摸底。種糧大戶趙海義500畝麥田,預估畝產達到了1300斤,這讓老趙有些喜出望外,第一年流轉高標準農田,產量高了不說,成本還降了不少。
濟寧汶上縣次邱村種糧大戶趙海義告訴記者:“小農水這一塊全部給改完了,地下管道都在里面了,兩季莊稼要澆上三遍水,四遍水的話,(500畝地)就得省到將近小兩萬。”
老趙的錢省在了人工上。去年,汶上縣新建4萬畝高標準農田,配齊路網、林網,灌溉管道修到地頭。同步土地整理,麥田連片成方,實現規模化種植。目前,汶上縣高標準農田占到了耕地總面積的80%。
濟寧市汶上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田文戰說:“通過高標準設施的配套,形成了高產穩產、生態良好的糧食生產硬件環境,確保了(全縣)每年的糧食總產穩定在80萬噸以上。”
“藏糧于地”,去年山東共建成高標準農田528.5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499萬畝的年度任務。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副處長張日峰告訴記者:“平均每畝增產100公斤以上,帶動項目區農民人均增收400元以上。”
建設高標準農田,山東還因地制宜,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在位于新泰市的泰安三美公司紅薯產業基地,1300多畝丘陵地畝均純收益超過2000元。
泰安市泰山三美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軍說:“我們過來之前,80%的地,都被老百姓遺棄了,你看看周邊,全是沙、石,它的固水能力很差,沒有水源,所以十年九不收。”
新泰市六成以上耕地都是丘陵,建設高標準農田的投入是平原地區的2倍以上。當地把有限的財政資金嵌入農業開發項目,撬動社會資本投入。財政資金修路打井,企業拿錢開荒整地,畝均建設投入超過3000元。
新泰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寬良告訴記者:“財政投資是(每畝地)1300(元),但是能夠帶動社會投資2000塊錢,這樣通過兩個資金結合,就能打造成高標準農田,建完之后所有的設施都能得到很好地管護和利用。”
截至2019年,山東累計投入財政資金700多億,建成高標準農田5548.5萬畝。今年,山東將把投入標準提高15%,建設高標準農田542萬畝,任務量居全國第三。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褚瑞云說:“2020年,我們全省的糧食播種面積將達到12550萬畝,比國家要求我們的12400萬畝多出150萬畝,確保夏糧豐收,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保障,做出我們山東的貢獻。”
閃電新聞記者 魏波 李鋒 濟寧臺 梁鳳翔 王紅艷 泰安臺 周玉芹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