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金河為無名烈士擦拭墓碑。陳志博攝
在樂陵市鐵營鎮南營村,提起萬金河老人,無人不豎大拇指。從1970年到2015年,連續45年為6名無名烈士守墓,去年獲評第七屆全省道德模范稱號。5月26日,在采訪中,77歲的萬金河說:“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一件事。 ”
談起與無名烈士墓的“守護情緣”,還得從他出生那年說起。 1943年萬金河所在的南營村名叫鐵營村,也是八路軍渤海軍區第三軍分區的機關所在地。 3月2日,2萬多名日偽軍動用了200多輛汽車對鐵營洼進行拉網式掃蕩,我方戰士、群眾400多人與敵人展開迂回作戰。這場戰斗異常慘烈,從凌晨3點一直打到傍晚,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最終除10多人突出重圍外,其余全部犧牲。犧牲的戰士中有名有姓的被家人帶回家鄉安葬,最后有6名戰士沒有聯系到家人無法確定姓名。村民懷著悲痛和崇敬的心情,安葬了他們。
從五六歲開始,萬金河就經常聽村里的人講起當年的戰斗以及埋葬在村里的無名烈士墓。上小學時,每逢清明節,老師都會帶領他和同學們來為無名烈士掃墓,那時便對這6名無名烈士充滿了崇敬之情。
后來,萬金河成了一名教師,每逢清明節,他也會帶著自己的學生來為無名烈士掃墓,并把烈士們的英勇事跡講給學生們聽。 1970年,萬金河成為鐵營聯中的校長,他萌生了為6名烈士立碑的想法。“當時各家各戶都不富裕,為了能夠湊齊磚頭,學生們每人自發從家中帶來一塊磚。”萬金河請來瓦匠,就這樣歷時73天建成了一座墓碑。因為沒有水泥,就為墓碑涂抹了石灰,并刻字:無名烈士碑,還篆刻了碑文。
從這一天起,萬金河開始了他45年的守護歷程。每周他都會扛著鐵锨,到無名烈士墓前轉一轉,除除草,添添土。 1971年,萬金河調到花園鎮工作,他還堅持每周一次去墓前看一看,有特殊情況去不了,妻子劉桂珍便代替他去。他常說的一句話是:“沒有人家,哪來咱們的幸福生活。 ”
2015年,樂陵市政府決定將無名烈士墓遷入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也正是這時,萬金河為無名烈士守墓近半個世紀的事被大家知曉。如今,6位無名烈士的遺骨已遷入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樂陵市民政局接過了萬金河守墓的接力棒。萬金河仍然掛念著那6名烈士:“當時他們都是20來歲,那么年輕就犧牲了,本來有自己的名字,如今卻成了無名烈士,想想讓人心疼。 ”
現在每年的春節、清明節和農歷十月初一,萬金河都會帶著家人去掃墓,為無名烈士送上鮮花,深深鞠上一躬。以前是帶著兒子、孫子,現在又帶上了重孫子、重孫女。他囑咐孩子們:“你們現在是跟著我來,等沒有了我,你們也要來,帶著你們的孩子來。 ”
□本報記者趙治紅本報通訊員郝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