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地里采摘金銀花
5月21日,禹城市李屯鄉前劉村村南,一筐筐金銀花正被村民運到不遠處的烘干房,幾處早已平整好的閑散地上也種上了金銀花樹。
劉志寬在村里最早種金銀花,如今是本村和周邊村莊金銀花種植的“技術顧問”。半月前,劉志寬花2萬多元買來一臺烘干機,再不用像以往只能靠晾曬了。一上午,十多個村民幫忙摘了滿滿一三輪車的金銀花,共計140多斤。“5斤鮮花出一斤干花,這些能有30斤左右。 ”劉志寬說,“以后等閑散地上的金銀花摘了,村民可以送到我這來烘干了一塊兒賣,有好價格的話也可以自己找銷路。 ”
怎樣盤活村里的閑置資源,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讓老百姓盡享分紅福利,李屯鄉黨委政府以及各村黨支部一直在思考。探索種植金銀花這樣的高效經濟作物,成為李屯鄉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撐點。
去年,李屯鄉孫富榮村整理出閑散地95.77畝,面向村民公開競標發包。廢棄的坑塘、舊宅大變樣,不僅美化了環境,還給集體帶來了一筆收入。光承包費收入,孫富榮村就收了80余萬元。
村集體有了錢,按說是讓人高興的事兒,但是村黨支部書記高玉光卻發了愁。在與管區書記聊天的過程中,高玉光說:“村里雖然有了錢,但是如果沒有長遠的經營模式,讓‘錢生錢’,那么再多的收入也會有‘坐吃山空’的那天。 ”“老高,要想‘錢生錢’,還得想辦法在土地上做文章。對外承包再種糧食收益不高,得換個法子種點經濟作物提高附加值。 ”管區書記吳遠鶴說。
這次對話讓高玉光的思想“活”了起來。得知劉志寬種了多年的金銀花,效益比較可觀,一畝地能出200斤干花,一斤市場價100元,毛收入2萬元左右……孫富榮管區幾個村黨支部書記一合計,決定協調部分村內閑散地“試點種植”。
孫富榮村種8畝、鞠宋村種4畝、前劉村種4畝,零零散散的閑置地種上了金銀花。麥收后,幾個村準備還成立合作社,再流轉一部分土地,擴大種植面積,帶動村民自發種植或者入社種植。
“掙錢了歸村里,賠錢了算我個人的。守著吃老本的想法過時了,總得有人第一個吃螃蟹。 ”為了打消大伙兒的顧慮,鞠宋村黨支部書記高興順這么跟村民說。
眼看著3個村行動起來了,周邊村莊坐不住了。季莊村準備種香菇了,李莊村復墾地大棚里的西紅柿趕上好行情了,李尚武村集體的老牛棚準備再“開張”了,李法橋村集體木材加工服務合作社要“運營”了……李屯鄉全鄉上下掀起了村集體增收的“熱潮”。
□李月竇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