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將其作為 “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來抓,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有關政府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學好用好民法典是一項重要任務,要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抓好落實,切實提高運用民法典做好工作、維護人民合法權益的能力水平。
民法典共7編加附則、84章、1260款條文、超10萬字,被喻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人民的權利大廈”,與每個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密切聯系,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法治依據和基礎。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當前,關鍵要把民法典解讀好、宣傳好、實施好,使其走進群眾心里,為群眾美好生活保駕護航。
民法典最大的特點就是體現了 “人民性”,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內容涵蓋了公民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從婚姻家庭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追求的是“以人為本”的價值認同,條款都凸顯了對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大化保障。因而,讓群眾了解弄通用好就成了關鍵。因此,我們需要向群眾解疑釋惑,只有精準把握群眾的關注點,把理念與案例、內容和形式結合起來,把群眾最關注的、有疑問的法律問題解答清楚,才會讓民法典從白紙黑字變成群眾心中的法治共識、法治信仰。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再完善的法律文本,如果不能有效地實施,也會有損法律的權威,還會阻礙法治的實現。只有把民法典作為政府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只有讓群眾在每個民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只有形成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完整實踐鏈條,民法典關于平等、自愿、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才會立體化、具象化,關于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才會在群眾內心深處扎下根來。同時,民法典要通過法律解釋和審判實踐,不斷完善自身的體系,維護法律的尊嚴。對同民法典規定和原則不一致的國家有關規定,要抓緊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要發揮法律解釋的作用,及時明確法律規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保持民法典穩定性和適應性相統一。
民法典的權威,不僅需要被信仰,還需要被敬畏。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風成于上,俗化于下。各級各部門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干部要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能力和水平。要堅持問題導向,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發展,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作用。
□劉恒(作者單位: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