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畝產1萬斤洋蔥沒問題,每戶能再增收幾千元,我們的路子算是走對了。 ”6月5日,平原縣腰站鎮宋范村黨支部書記宋東風帶領著幾十位村民在地里挖洋蔥,他告訴筆者,腳下的70畝地收獲了洋蔥80萬斤。他口中的“路子”,指的是腰站鎮實施的“家有三畝園”綠色蔬菜引領示范園區項目。
“家有三畝園”項目,今年年初首先在腰站鎮西咸村、鍋培口村等開展試點。這些村子通過黨支部領辦創辦的合作社整合土地300畝,成立“家有三畝園”綠色蔬菜引領示范園區。園區以3畝為一塊將土地劃分出來,將這一塊一塊的“三畝田”分給農民認領耕種,但整個園區種什么蔬菜、什么品種、什么質量標準、如何銷售等,則由園區統一進行管理。
園區打破村域界限,面向所有園區內的村民合作經營。村民拿土地入股成為園區合作社的股東,入股后還可以認領“三畝田”種植蔬菜。
項目將能干、肯干的村民們組織起來,發展規模生產,實現了集體和農戶雙增收。入股村民每年可以拿到1000元保底收入,豐收后,還可以進行二次分紅。認領“三畝田”管理耕種的村民每畝地可以領取政府補助300元,豐收后,還能再領一份分紅。“我們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二次分紅。豐收后,如果畝均純收入在1500元以內的,股民每畝再分100元;畝均純收入超過1500元的,每畝地再分200元。 ”西咸村黨支部書記許興達介紹,與股民完成分紅之后,剩余收入由各村集體和種植戶再按照4:6的比例進行再分紅。“如果村民將土地入股后再認領耕種,一年1畝地至少收入2000元,每畝比往年自己種植糧食作物增收1000元。 ”許興達說。
同時,“家有三畝園”項目采取“短期+中長期”產業發展相結合方式,短期項目種植時令蔬菜,中長期項目種植無公害蔬菜。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社會各界人士均可參與種植,破解了資本短缺的發展難題。另外,腰站鎮還引入了投資2000萬元的“鮮動味來”農業項目,項目與蔬菜園區深入合作,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的融合發展模式。園區同公司簽訂訂單,根據市場需要種植蔬菜,提高產品質量標準。各村合作社協調組織生產,種植戶依據標準來種植。“我們將把‘家有三畝園’模式推廣到全鎮,探索發展‘政府+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土地股東(農戶)+種植戶’經營模式。下一步,我們將引入中草藥種植技術,打造‘家有三畝園’中藥材種植基地,讓村更強、民更富。”鎮黨委書記趙峰說。
□曹偉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