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實踐探索
圖為山東省淄博市孝婦河濕地公園景色。近年來,該河道及其周邊經統一治理,變得水清樹綠。資料圖片
【探尋“中國之治”的“實踐密碼”】
摘要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在腦子里、落實在行動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讓祖國大地不斷綠起來、美起來。
山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協調推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生態環境日益改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提升。齊魯大地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山更綠了、景更美了。
關鍵詞: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系統思維 協調推進
一座座青山,林海翻浪;一條條碧波,清澈流暢;一片片藍天,白云飄蕩……是綠色發展的春風,吹綠了齊魯大地;是生態文明的雨露,滋潤了碧水藍天和美麗家園。如今的山東,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一幅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優美畫卷正漸次展開。
近年來,山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在腦子里、落實在行動上,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注入生態動力、擦亮生態底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1.織密制度“籠子”,守衛藍天碧水凈土
“凡是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水源地發展規劃的項目,堅決不引不批不建;凡是環保不達標的企業,一律關停并轉,所有工業項目一律進園區。”這是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針對于項目落戶該地的一條“鐵律”。
違反“鐵律”,再誘人的項目也會被拒之門外。2018年年初,一位客商帶著投資30億元的項目主動來到蒙陰,并承諾項目投產一年就能實現稅收4億元以上。“4個億,幾乎相當于全縣一年四分之一的稅收,說不動心是假的。”蒙陰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王忠軍說,但縣里在審批項目時,從企業遞交的材料中發現,該項目的工藝流程對大氣和水都有些污染,按照蒙陰生態立縣的定位,該項目沒有通過立項。
舍棄送上門的大項目,是蒙陰堅持生態優先、嚴把環境準入關的生動詮釋,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山東守衛藍天碧水凈土、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決心與魄力。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山東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在污染防治上,山東堅持源頭防控,堅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農業投入結構,堅持“四減四增”,推進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進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空間格局、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與此相匹配的是,山東用嚴密的體制、法律、標準,織密生態文明建設制度籠子,規范綠色發展路徑。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逐步發力:出臺專門為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量身制定的省級層面政府規章《山東省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規定》,不斷消除監管盲區;修訂《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將國家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意見中的排放指標要求,上升為具有強制約束性的地方標準,為執法監管提供有力依據;出臺《山東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為深入開展土壤治理提供法制保障;印發《關于全面建立林長制的實施意見》,由省委書記、省長任總林長,形成了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障有力的森林生態資源保護管理新機制……
以守護碧水為例,山東推進河長、湖長、灣長全面發力。2019年1月,《山東省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到“有實”工作方案》出臺。目前,全省16市全部發出總河長令。作為全國第一批“灣長制”試點省份之一,山東初步構建起省、市、縣三級灣長制體系,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共設立各級灣長147名,出臺相關制度140余項,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再上新臺階。
在山東,“生態環境改善就‘賺錢’,生態環境惡化就‘賠錢’”,已經成為一條成文的規則。2014年,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印發山東省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的通知》,建立基于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生態補償機制。該機制通過發揮公共財政資金引導作用,調動各級黨委政府改善環境質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形成政府、企業和社會多元共治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體系。
推進生態補償,山東既動“真刀真槍”,又舍“真金白銀”。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公布2019年度山東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考核結果,淄博、棗莊等12市需向省級財政繳納賠償資金共計12376萬元,東營、煙臺、威海、濱州4市獲得補償資金共計3756萬元。同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實現大幅改善,PM2.5濃度較2013年下降49.0%;優良天數從152.8天增加到217.9天;重污染天數從60.8天減少到12.3天。
2.系統思維統籌推動生態保護修復
2020年2月,在煙臺長島大欽島鄉南村海域,漁民發現了一只野生白江豚在海面上嬉戲,并用手機拍下了它戲水的畫面。這已經不是長島第一次出現白江豚,隨著長島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白江豚、鯨魚等多種海洋生物頻頻現身。
這些“稀客”的出現,得益于長島堅決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增長模式,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持續發力海洋生態保護。尤其是2018年山東批復設立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以來,一系列“硬核”舉措紛紛出爐:100%拆除了全域80臺風力發電機組,100%完成了有居民島嶼裸露山體生態治理,100%禁止旅游車輛進島、淘汰燃油公交車、禁止島內新增燃油機動車輛,100%完成了城區集中供暖電代煤改造,100%禁止燃放煙花爆竹,100%實現城鄉污水無害化處理;完成近岸養殖騰退2900多畝,投放人工魚礁50多萬空方,營造“海底森林”100多萬畝,放流2億單位。
長島縣委書記、縣長,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工委專職副書記李俊杰說,長島堅持陸海統籌、系統治理,立體生態保護修復縱深推進,海島生態質量明顯提升。2019年11月,長島入選全國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為加快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近年來,山東以全面實行“灣長制”為抓手,強化區域聯動和部門協作,陸岸海綜合治理、一體推進,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各項任務落地見效。2019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水質)比例達90.03%,較2018年提高約7.8個百分點。海洋生態修復效果明顯,生物多樣性正在恢復,黃河口“退養還濕”2.6萬公頃,東方白鸛、黃黑嘴鷗等珍稀鳥類群集;長島實施“退養還礁”,對生態治理要求很高的斑海豹、大葉藻等海洋生物明顯增多;日照港將部分煤場“退煤還沙”,恢復優質沙灘46萬平方米,鄰近海域再現久違的江豚。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山東堅持用系統思維統籌自然生態各要素,實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不欠新賬、多還舊賬,給百姓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近年來,山東緊緊圍繞“修山、治污、增綠、整地、擴濕”五大治理任務,持續加大生態保護修復投入力度,已累計撥付專項補助資金28億元,支持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建設。截至今年3月底,工程已完成投資159億元,修復礦山和整治土地2.8萬公頃、治理采煤塌陷地9605公頃、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工程9項,新增耕地4796公頃,開展地質公園及地質遺跡保護213平方公里,增加濕地面積425公頃,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已全部達標,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隨著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深入實施,泰安市全境的生態優勢明顯擴大。工程通過固山,挺起了“山之脊”;通過治污,實現了“水改質”;通過增綠,保護了“林之肺”;通過整地,增厚了“田之肌”;通過擴濕,調節了“湖之腎”;通過提質,擴大了“生態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完成后,泰山區域山青、水綠、林郁、田沃、湖美的大生態格局基本形成。
山東還高度重視國土綠化工作,近年來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加大植樹綠化力度,推動全省國土綠化水平穩步提升。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4%,創建國家森林城市17個,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國家森林鄉村411個;建成山東省森林城市15個、山東省森林鄉鎮158個、山東省森林村居1530個,全省生態狀況持續向好,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齊魯大地,正在變得綠起來、美起來。
3.將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推進
初夏時節的山東威海華夏城,綠意蔥蘢、鳥語花香、一步一景。行走在這美麗景區,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一片滿目瘡痍的采石場。
改革開放初期,華夏城所處的這片區域靠山吃山,大規模開山采石,生態破壞嚴重。十幾年來,華夏集團董事長夏春亭等人在這里修復生態,硬是把這片礦坑廢墟打造成了一方山明水秀、馳名全國的環保生態城——5A級景區威海華夏城。
景區里,曾經的采石立面變成了九曲情人街,堆放碎石、廢渣的山谷變成了龍湖,修筑塘壩所形成的水系,吸引了白鷺、野鴨等幾十種野生動物覓食棲息。良好的生態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旅游愛好者,截至2019年,游客總數近2000萬人次,景區年收入達到2.3億元。
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周邊區域酒店、餐飲等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還吸納周邊居民創業就業1萬余人。隨著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和華夏城景區的建成開放,也帶動了周邊區域的土地增值,實現了生態產品價值的外溢。華夏集團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考察了華夏集團生態修復項目,對華夏集團通過生態修復促進文化旅游發展、帶動周邊村民就業致富的做法給予肯定。
“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和鼓勵更讓我覺得修復礦山是正確的、值得的。”夏春亭說:“現在周邊老百姓已經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我會繼續為守護綠水青山貢獻力量,讓周邊更多的人受益。”
華夏城景區的蝶變是山東將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推進結出的碩果。山東將生態環保綠色發展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謀劃全過程、全領域、全環節,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一同謀劃、一起部署、一體推進,用經濟和環境“雙指標”綜合評價區域發展質量,努力推動全省實現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同步提升、同步改善。
緊靠臨沂蒙山的百泉峪村是蒙陰縣的一個村莊。步入村莊,山環水繞,綠濃紅艷,風景如畫。整潔寬闊的柏油路邊,山泉汩汩涌流。登高遠望,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幢幢別墅式民宿鱗次櫛比,農家院里月季飄香,歡聲笑語。
近年來,蒙陰縣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融合發展,構建“兔-沼-果”“果-菌-肥”“農-工-貿”等循環鏈條。依托良好的生態,該縣大力推廣“互聯網+”“旅游+”“生態+”等新模式,構筑“農業新六產”,讓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耕變體驗、空氣變人氣。近兩年,該縣不僅生態環境持續變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穩定增長在8%左右,走出了一條“生態好、群眾富、可持續”的特色發展之路。
在膠東半島,每年七八月旅游旺季,游客常常爆滿。“生態變好了,來旅游的人多了,我們的生意也會更好,每年的純利潤就有幾十萬。”長島“文澤府邸”漁家樂老板王明珍說。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當前,山東正全力推進污染防治再攻堅,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讓齊魯大地不斷綠起來、美起來,讓百姓暢享碧海藍天、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