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德州 智造名城——《德州市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解讀
總體思路
2020年至2022年是我市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工業強市新跨越的攻堅期。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戰略機遇,以打造京津冀魯區域的“活力德州、智造名城”為發展方向,堅持“緊盯前沿、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通過統思想明計劃、高定位樹品牌、延補鏈抓項目、優政策強配套、穩存量優結構、強增量拓空間、優流程提速度,全力構建“541”產業體系,做大戰略新興產業,做優傳統優勢產業,做強生產性服務業,著力實現我市工業經濟在鏈條化、市場化、智能化、資本化和協同化方面的重大突破,加快我市先進制造業高端發展,爭當京津冀魯區域先進制造業排頭兵,推動全市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6月11日,全市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三年行動計劃動員大會暨培訓會議召開。會上印發《德州市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市委、市政府決定,2020年至2022年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力打造我市新型工業“四梁八柱”,為建設新時代的“活力德州、智造名城”提供強力支撐。
戰略定位
打造京津冀魯區域最具產業活力的新型工業化城市,即“活力德州、智造名城”。
內涵包括:培育環境友好型的戰略新興產業,為工業發展注入產業新動能和新活力;引進創新驅動型的顛覆性新技術,為工業發展增強內生動力和持續活力;開拓持續發展型的多場景新應用,為工業發展營造協同共生和生態活力;推動消費升級型的美好生活新需求,為工業發展激發市場升級和民生發展活力;打造產城融合型的數字經濟新基建,為工業發展拓展智能升級和城市空間。
發展原則
緊盯前沿、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
——緊盯技術前沿、產業前沿等,把引入和發展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作為首要切入點,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領域,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高本地產業技術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將重塑產業經濟地理,打造有機融合、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作為重點,加快構建大企業、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生態體系。
——沿產業鏈匯聚關鍵要素,通過龍頭帶動,補鏈延鏈強鏈,全面配套發展方式。不斷提升鞏固我市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
——以推動企業、園區、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為抓手,以產業龍頭為主體,以沿鏈集聚為導向,以產業園區為平臺,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產業集群發展體系。
發展目標
到2022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營收超過4000億元,力爭形成6個400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實現城市排名進位,工業經濟綜合競爭力達到京津冀魯區域中上游,新型工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1、規模質量優勢呈現。規上企業達2000家,營收過3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10億元的企業分別達到1家、5家、15家、65家左右,80%以上的企業工藝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上市公司達到20家以上。
2、創新引領實力增強。研發支出占地區GDP比重達到2.6%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2%以上,確保3年內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
3、集群發展程度提高。以國家級、省級開發區為載體,每個縣(市、區)形成1至3個集中度大、產業鏈條完整、集約水平高、產業特色突出的主導產業體系。
4、煤炭消費逐年壓減。 2020年全市煤炭消費凈壓減153萬噸,2021年至2022年逐年壓減煤炭消費,要加快推進清潔高效利用,加速淘汰低效鍋爐,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產業布局
加快推動產業鏈條由“短”到“長”,產業層次由“低”到“高”,產業布局由“散”到“集”,優化區域要素資源配置,促進產業集約集聚集群發展。
從產業集群空間布局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帶為:沿京臺高速、京滬高鐵縱向交通干線,以園區化承載、高端化發展為導向,集中發展高端裝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醫養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傳統優勢產業升級帶為:沿德濱、德上高速公路等魯冀邊境橫向發展軸,以智能化改造、鏈條化延伸為方向,重點發展綠色化工、農副產品深加工、紡織服裝、特色輕工等產業。
從主導產業區域布局看,各縣(市、區)聚焦產業基礎好、市場空間大、增速快的1至3個主導產業集中發力。
發展路徑
五化戰略:鏈條化、市場化、智能化、資本化、協同化。
鏈條化:加大補鏈延鏈強鏈力度,梳理短板弱項,沿鏈招引。組織本地企業參與國家工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核心技術的攻關,支持有能力的企業研發存在斷供風險的替代產品,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
市場化:著力構建開放型工業市場體系,加快實施“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市場平臺策略,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平臺,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向平臺化轉型,加快營銷服務類、物流服務類等企業平臺化發展。
智能化:重點圍繞“設備互聯、數據互換、過程互動、產業互融”等方面加快企業智能化改造,推動我市成為智能制造名城。大力推進智能工廠示范建設,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制定智能制造標準。
資本化:重點圍繞構建要素齊備、功能完善、層次多樣的資本市場體系,推行企業上市和已上市企業市值倍增計劃,鼓勵優秀企業科創板上市,推動我市成為省內一流的科創產業金融高地。
協同化:強化頂層設計,聚力推進空間布局一體化、科技創新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市場開放一體化、生態環保一體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
產業構建
結合現有產業基礎,順應國際國內產業演進趨勢,打造我市“541”產業體系。即:聚焦具有基礎優勢和發展前景的高端裝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醫養健康、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五大戰略新興產業,實現重點突破、擴容倍增,打造新型工業化強市主引擎;圍繞綠色化工、農副產品深加工、紡織服裝、特色輕工四大傳統優勢產業,以新一輪高水平技術改造為引領,大力壓減低端、低質、低效產能,持續推動其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夯實新型工業化強市基礎;緊盯前沿大力發展新基建產業,建設一批具有重大支撐作用的新基建項目,為戰略新興產業跨越發展與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夯實基礎。
(一)做大五大戰略新興產業
1.高端裝備產業
發展目標:到2022年,規上企業營收突破450億元,打造省內領先的高端裝備細分產業集群。
發展思路:高端裝備產業需加快從以零部件制造為主向智能化與成套化的集成裝備轉變;主攻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的新賽道,尤其是新材料車、新能源車、房車等領域,扶持本地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智能裝備,爭創國家級應急裝備產業園;做強機械貿易流通,帶動行業成套裝備發展。
2.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
發展目標:到2022年,規上企業營收突破400億元,打造國內一流且服務十余個行業場景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化基地。
發展思路:搶抓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戰略機遇,鼓勵環保裝備企業與本地企業聯合研發、測試、試用等,完善產業鏈加快發展,扶持和招引一批龍頭企業,培育產業集群,提高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
3.醫養健康產業
發展目標:到2022年,規上企業營收突破450億元,打造“體育產業、醫藥與醫療器械、功能食品與保健品”三位一體的醫養健康名城。
發展思路:不斷鞏固和擴大我市體育產業與功能食品產業的特色與優勢,持續提升國內外市場占有率。構建“濟德滄”生物醫藥走廊,助力我市醫藥與醫療器械產業的快速發展。做強體育產業、做優功能食品產業、做大醫藥與醫療器械產業,實現醫養健康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4.新材料產業
發展目標:到2022年,規上企業營收達400億元。打造成京津冀協同發展區新材料技術產業化與商品化的應用加速基地。
發展思路:新材料產業應秉持“一代技術、一代材料”的發展理念,聚焦國內前沿有市場潛力的核心技術,持續拓寬應用場景,實現研產銷閉環發展。扶持上市公司等龍頭企業加速完善產業鏈條,形成省內一流的特色新材料產業集群。
5.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發展目標:到2022年,規上企業營收突破160億元。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承接轉移基地。
發展思路:加大對集成電路、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等領域大中型企業的招引力度,進而完善產業鏈體系,打造半導體材料、封裝測試、軟件等細分產業集群。
(二)做優四大傳統優勢產業
1.綠色化工產業
發展目標:到2022年,規上企業實現營收800億元。打造成山東省高端化工及精細化工的創新發展示范基地。
發展思路:依托5個化工產業園和6個化工監控點,圍繞華魯恒升、恒源石化、金能科技等龍頭企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與產品鏈,大幅提升高端化工及精細化工占比。化工產業園差異化定位,華魯恒升化工產業園重點發展煤化工下游精細化工產品,臨邑縣化工產業園重點發展高端碳材料、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樂陵化工產業園重點發展醫藥、新材料,平原化工產業園重點發展化肥、醫藥和助劑,禹城化工產業園重點發展新材料、醫藥和膠粘劑。
2.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
發展目標:到2022年,規上企業營收達400億元,培育國內一流的品牌型與引領型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
發展思路: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需圍繞“五化戰略”思路進行發展,實現產品終端化、休閑化、功能化、品牌化以及企業資本化。招引服務于京津滬濟的國有食品保障企業,打造京津滬濟等一二線城市的“中央廚房”。建設國內一流的冷鏈食品初加工中心,配套完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創造國內一流的“德食”品牌。
3.紡織服裝產業
發展目標:到2022年,規上企業營收突破200億元,打造省內一流的高端紡織服裝產業集群。
發展思路:“新模式”與“新技術”兩輪驅動,雙向延伸產業鏈,資本助力,大力發展產業用紡織品,推動紡織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資本化、集群化轉型,并打造線上紡織品銷售中心與紡織供應鏈調度中心,優化產業集群,實現紡織服裝產業的高質量持續發展。
4.特色輕工產業
發展目標:到2022年,規上企業營收突破140億元,形成優勢鮮明的特色輕工產業集群。
發展思路:我市輕工產業覆蓋細分產業較多,基于我市的產業優勢與特點,主要發展造紙與印刷、家具兩大細分產業。扶持招引龍頭企業,規范整合小產業集群,加強品牌推廣,注重營銷模式升級,實現特色輕工產業綠色健康發展。
(三)加快新基建建設
發展目標:到2022年,高標準超前布局,打造省內一流的新基建細分場景引領者。
發展思路:布局以5G、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智慧園區、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等融合型新基建。推進產業創新研究院建設,促進產業協同創新與成果轉化。
541產業體系
做大戰略新興產業
五大新興產業
高端裝備
●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
●
智能裝備產業
●
行業成套裝備產業
●
高端零部件產業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
●
中央空調及地源熱泵產業
●
環保裝備產業
●
風電裝備產業
●
新能源產業
醫養健康
●
體育產業
●
醫藥與醫療器械產業
●
功能食品與保健品產業
新材料
●
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
●
高分子及復合材料產業
●
特色金屬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術
●
電子信息制造產業
●
軟
件和信息
技術
服務產業
新基建
●
信息
基礎設施
●
融
合
基礎設施
●
創
新
基礎設施
做優傳統優勢產業
四大傳統產業
綠色化工
●
石油化工產業
●
煤化工產業
●
鹽化工
(
氯堿化工
)
產業
●
精細化工產業
農副產品深加工
●
糧油加工產業
●
酒水及飲料產業
●
肉制品加工產業
●
食品調味料產業
●
休閑食品加工產業
紡織服裝
●
新型紡織產業
●
產業用紡織品產業
●
家紡服裝產業
特色輕工
●
造紙與印刷
●
家具產業
做強生產性服務業(現代物流、貿易供應鏈、現代金融)
主 要 預 期 目 標
規模質量優勢呈現
規 上 企 業 達2000家,80%以上企業工藝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上市公司達到20家以上
創新引領實力增強
研發支出占地區 GDP比重達 到2.6%以上,確保3年內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
集群發展程度提高
每個縣(市、區)形成1至3個集中度大、產業鏈條完整、集約水平高、產業特色突出的主導產業體系
煤炭消費逐年壓減
2020年全市煤炭消費凈壓減153萬噸,2021年至2022年逐年壓減煤炭消費
各縣市區主導產業布局
主導產業二級產業
德城區
綠色化工、新材料、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
煤化工、鹽化工、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及復合材料、糧油加工、酒水及飲料、休閑食品加工
陵城區
高端裝備、紡織服裝、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
汽車及零部件、新型紡織、產業用紡織品、家紡服裝、糧油加工
禹城市
高端裝備、醫養健康、新材料產業
風電裝備、汽車及零部件、功能食品與保健品、無機非金屬材料
樂陵市
高端裝備、醫養健康、綠色化工產業
汽車及零部件、高端零部件、體育產業、醫藥與醫療器械、精細化工
寧津縣
高端裝備、醫養健康、特色輕工產業
智能裝備、行業成套裝備、高端零部件、體育產業、家具產業
齊河縣
高端裝備、醫養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汽車及零部件、醫藥與醫療器械、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
臨邑縣
綠色化工、新材料、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
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及復合材料、糧油加工、肉制品、酒水及飲料、休閑食品加工
平原縣
醫養健康、綠色化工、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
醫藥與醫療器械、煤化工、精細化工、酒水及飲料、肉制品
武城縣
高端裝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產業
中央空調及地源熱泵、高分子及復合材料、酒水及飲料、食品調味料
夏津縣
高端裝備、紡織服裝、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汽車及零部件、新型紡織、家紡服裝、糧油加工
慶云縣
高端裝備、醫養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智能裝備、行業成套裝備、體育產業、電子信息制造
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高端裝備、醫養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智能裝備、行業成套裝備、醫藥與醫療器械、電子信息制造、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
市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區
高端裝備、新材料、新基建產業
智能裝備、行業成套裝備、高分子及復合材料、特色金屬材料、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