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傾力打造新型工業化強市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
融合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顯著特征和重要趨勢,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實現工業提質增效,必須要樹立大融合大發展理念,多點發力、統籌推進,走好融合發展“新路徑”。
要推進制造業和數字化融合。放眼大勢,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與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形成歷史性交匯。我市制造業能否在數字化這一巨大風口上乘風而上、浴火重生,將決定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德州造”在全國乃至全球產業鏈上的分工和價值鏈上的位置。著眼當下,推進制造業和數字化融合,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培育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據估算,經數字化賦能的工廠,可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至少30%,降低制造成本13%,生產效率、交付能力和營運利潤率指標也均遠遠高于傳統制造業。尤其在人口紅利逐漸衰退的背景下,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的轉型,帶動“德州制造”邁入“德州智造”,從而提高管理水平、技術水平,提升工業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將是重塑我市制造業競爭優勢的重大機遇。要在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企業上云、用云,強化公共服務支撐上下硬功夫,深度融合線上線下資源,打通供給需求瓶頸,在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上重點發力,盡快形成“德州智造”數字化新優勢。
要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在制造基礎上疊加服務,不僅可以改善供給質量,還可實現差異化競爭,有效提高制造業盈利能力。經濟學領域有一個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即任何一個產業鏈中,掌握核心技術的上游研發和面向市場的下游營銷,分走了制造業大部分利潤,而生產制造環節卻只能拿一些辛苦錢。事實也證明,在國際分工較發達的制造業中,產品在制造過程中的增加值部分不到產品價格的40%,60%以上的增值發生在服務領域。因此,要順應技術革命、產業變革、消費升級的趨勢,深化業務關聯、鏈條延伸、技術滲透,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
要加快促進我市制造企業向工業設計、創意研發、科技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進軍,提升“德州造”在產業鏈中的分工地位,拓寬德州制造創新的騰挪空間,在服務差異化中構建制造業競爭能力。
要推進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脈,金融和科技又是推動產業創新升級的催化劑和加速劑。實現三大要素強強聯合,變單體優勢為整體優勢,變并聯效應為串聯效應,將推動“德州制造”從滾雪球式的緩慢增長為幾何式的快速裂變。要著力打造創新創業共同體,力促“政產學研金服用”七個要素“同臺唱戲”,形成以資本為紐帶、以創新為目的、以產業為載體的全新的資源配置方式;要圍繞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實施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以“英雄不問出處”的胸懷和魄力,選好“帥”、用好“帥”的眼光和氣度,以市場“賽馬”和競爭機制遴選和培育創新尖兵;要深化 “研發在京津、轉化在德州”的科技合作模式,積極參與京津產業布局調整、鏈條重構,加快德州應用技術研究院建設步伐,利用好資本技術交易大會、智慧金融平臺、齊魯股權交易中心德州運營中心等平臺載體,促進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形成推動德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德州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