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充分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全面小康,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進步。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為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要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協調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建設。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使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明確,有利于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在實踐和認識上不斷深化的重要成果。我們要按照這個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可以說,“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方略更加完善、發展目的更加明確、發展內涵更加豐富、發展道路更加廣闊,為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遵循。
全面小康是一個整體性目標要求,必須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一個有機整體,經濟建設是根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增加經濟總量,努力改善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實現人民安居樂業和國家長治久安。政治建設是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本質特征是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黨的全面領導;與此同時,只有充分發揚民主,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凝聚起推進歷史前進的強大動力。文化建設是靈魂,作為一個全面進步的小康,沒有文化的支撐力量就沒有真正的繁榮發展。社會建設是條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及推動平安中國建設是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全面小康的重大戰略舉措,是中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以各地發展為基礎。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差距較大,生產力發展水平多層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各省區市甚至各市縣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屆時都同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也不現實。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解讀為本地人均生產總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然后倒推出一個增長速度作為目標,這是違背規律的,也是難以做到的。
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協調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既要著力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又要考慮鞏固和厚植原有優勢,兩方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實現高水平發展;協調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協調發展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更注重發展機會公平、更注重資源配置均衡;協調是補短板和挖潛力的統一,協調發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通過補齊短板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后勁。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一個突出短板,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指標,也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現在,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還有一些最后的堡壘需要攻克,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進有所區別,最要緊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各地區各部門務必一鼓作氣、頑強作戰,精準制定減貧目標的路線圖、時間表,精準實施扶貧措施,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未來。我們在推動脫貧攻堅的過程中,也要重視生態,也要善于以綠色發展的理念去脫貧致富,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貧困地區能夠可持續地發展。
□徐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