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三年行動計劃動員大會明確了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的總要求、具體任務,吹響了打造活力德州、智造名城的沖鋒號,為武城工業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武城縣委書記張磊表示,武城將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按照緊盯前沿、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的思路,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抓手,一手抓產業推進,一手抓環境提升,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緊盯產業前沿,跑出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度。堅持穹頂視野,依托在外武城商會、行業協會,充分發揮“武商”大軍遍布全國優勢,時刻緊盯產業發展前沿,牢牢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圍繞新能源與環保產業,深入推進空調通風產業整合發展,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新挑戰,堅持用新理念改造傳統產業,鼓勵企業積極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全力打造“建筑呼吸專家”。積極搶抓工業互聯網機遇,武城縣政府與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山東省暖通空調產業協會簽訂合作協議,借力海爾公司和暖通協會平臺、技術、人才、市場等優勢,推動資源互補、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圍繞高端裝備產業,深入推進汽車零部件產業合作發展,堅持以玲瓏輪胎、水星博惠等重點企業為龍頭,以股份合作、技術合作為重點,掛大聯強,借勢借力,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圍繞新材料產業,深入推進新材料(玻璃鋼)產業拓展發展,在產品、市場方面加大拓展力度,擴大產品種類、提高產品檔次、拉伸產業鏈條,力爭“武城制造”進入軍工、航天、信息工程等各領域,推動整個產業多元化、高端化拓展。
聚焦延鏈補鏈,點燃招商引資新引擎。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首位工程,緊緊圍繞建鏈、補鏈、延鏈、強鏈,集聚新要素、吸引大項目、培育新動能,以高質量雙招雙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搶抓機遇抓招引。圍繞德州市“一區四基地”功能定位,緊緊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雄安新區建設重大機遇,主動融入、精準定位、積極對接,圍繞“十強”產業,瞄準“靚鳥、俊鳥”,持續推進“向產業進軍”“向北京出發”活動,全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區。二是強化延鏈抓招引。依托9個產業辦公室,認真梳理產業鏈條,研究制定產業鏈“四圖”,由縣幾套班子成員牽頭推進,一個領域一個領域研究,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攻堅,著力在引進產業鏈條關鍵環節、核心企業和上下游配套企業上實現新突破,加快形成產業集群新優勢。三是嚴把質量抓招引。堅持一手抓狠力招引項目,一手抓狠心否決項目,以畝均稅收為核心指標,進一步優化產業項目論證、畝均稅收行政協議、聯合放線驗線等項目質量“一條龍”保障制度,確保項目有質量、有效益、有效率。
打造良好生態,厚植企業發展沃土。把環境作為關鍵競爭力、第一吸引力,把環境提升作為治本之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打造具有比較優勢的良好產業生態。一是做強平臺載體。牢固樹立平臺思維,結合經濟園區的地理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推動縣經濟開發區打造高質量發展聚集區、魯權屯鎮打造空調通風產業集聚區、四女寺鎮打造對接德州主城區橋頭堡。全力推進縣經濟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突出主業、輕裝上陣,努力打造對外開放主陣地、高質量發展增長極。二是做優政務服務。切實走好經濟領域的群眾路線,堅持“站穩立場、精準到位、無需不擾”,當好“店小二”“娘家人”。繼續實行企業疑難問題書記縣長“代辦”機制,采取向企業選派推進高質量發展員等措施,幫助企業解決難題。推進流程再造,深化“一次辦好”改革,持續創優營商環境。三是抓好環境提升。堅持“產城融合、城鄉一體”,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扎實推進全縣域創衛,深入實施“美麗宜居鄉村”創建工程,推動城市擴容提質,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城市的承載力、帶動力、吸引力,打造宜居宜業城市環境。
□本報記者 王志冕 本報通訊員 霍達 王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