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我市統籌推進脫貧攻堅、民生實事等,精準施策,往深里走、往實里抓。為全面反映我市各個領域的發展變化,即日起,本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記者深入一線挖掘樂陵在決勝全面小康中的舉措成效、鮮活故事,充分展現百姓美好生活。敬請關注。
村民怎么也沒想到,在外從事建筑裝修行業20多年,早已在東營買房安家的張書祥又回鄉居住了。這一度成了小孫村村民茶余飯后談論最多的話題。
張書祥今年62歲,是小孫村人,去年他把在東營的門店交給兒子兒媳,自己和老伴李秀榮住回鐵營鎮興隆花園社區。
走進張書祥家中,只見窗明幾凈,漂亮的壁紙、精致的影視墻,處處透露出時尚的氣息;電視柜前擺著幾盆綠植,更讓屋子充滿了生機。“自己做設計,網上訂材料,3扇門花了1萬元,裝修質量不比城里差。 ”說起自己設計裝修的房子,張書祥頗為自豪,漸漸打開了話匣子。“社區周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水平不斷完善,黨群服務中心、鎮中心小學、實驗中學鐵營分校、人民公園已啟用,衛生院、文化廣場、老年公寓等配套設施也一應俱全,和城區相比,這里更多了一份愜意。 ”說起家鄉變化,張書祥如數家珍。
盛夏時節,馬頰河畔,草木勃發,綠意盎然。回鄉后,一早一晚,張書祥還喜歡到緊臨社區的河堤走一走。“你看,現在市里正在建設南部生態區,馬頰河濕地公園北岸眼下已經硬化了路面、完成了綠化,還修了3米寬的自行車道,南岸也在加緊施工,這里即將成為綠色氧吧,是適合養老的好地方啊。”看著周邊環境一天一個樣,張書祥更感到自己回來的決定是正確的。“屋里有空調、彩電,屋外有文化廣場、有舞臺,到了傍晚出去溜達溜達,別提多好了。”李秀榮接過話茬,“現在兒子兒媳接管了買賣,孫子大了不用咱照顧,在家養養花,出門健健身,趕上了好時代,農民的日子過得比蜜甜。 ”“多年前的‘鐵營洼’還是一片無人問津的鹽堿地,農民鉚足勁干上一年,也僅僅掙夠吃喝的錢。 ”今昔對比,張書祥感慨萬分。
種地不行,外出謀生。上世紀90年代,30多歲的他和村里很多人一樣出去闖蕩。“那時正趕上商品房興起,我在東營做裝修算是選對了行業,加上能吃苦、講誠信,很快在當地站穩了腳跟。 ”張書祥說,國家政策好,抓住了好時機,那時一天最多的時候賺過8000元錢。
在小孫村村主任張福德的眼中,張書祥勤勞肯干,腦子靈活有想法,是村里數得著的“能人”。但像張書祥一樣在外創業的畢竟是少數,早些年大多數人外出都是打工。
“以往過完年,村民都往外走,近幾年情況發生了變化,好環境不僅讓張書祥這樣的‘能人’回來了,年后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少了。 ”張福德說。
變化發生在9年前。當年,鐵營鎮11萬畝低效未利用土地被規劃建設樂陵市循環經濟示范園,后陸續引入齊魯制藥、凱瑞英等大企業47家,解決了上千人的就業。
“家門口上班,一個月就掙4000元,還能照顧家里,誰還愿意去外面打工啊。 ”張福德笑呵呵地說。如今小孫村70%的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不出家門掙了錢、過上了好日子。
“園區讓村民受益,進廠1個月掙的錢,趕上以前1年的收入。年輕人進工廠,地怎么辦? ”張書祥說,他找過村“兩委”干部,提出自己的疑問。
令他感到高興的是,今年秋收后小孫村就要成立合作社,張福德告訴他,“村里要通過發展中草藥種植以及特色養殖,增加村民收入。 ”
雖說回鄉了,張書祥依然閑不住。他明確表態,要將自家的土地入股合作社,最近還利用自己人脈廣的優勢,通過電話聯系北京的專家,為土壤做成分測試,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中草藥。
這不,臨近中午,張福德來到張書祥家中,兩人說起了中草藥的發展前景以及聯系專家的進展情況了。
“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讓農民過上好日子,好日子離不開奮斗,年輕時在外打拼,自己過上了好日子不算好,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小康路才能越走越寬。 ”張書祥這樣說。□本報記者 于春芝 本報通訊員 邵明芝
張書祥:當年鐵營洼 今日宜居地
張書祥閑暇時蒔弄花草。 記者于春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