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魯燕
在現在的夏津縣渡口驛鄉渡西村村西,運河的西岸,有一片茂密的玉米地,據當地人講,這片地的名字叫做“皇營”,這可是塊風水寶地。相傳乾隆皇帝第三次下江南時走水路,經過夏津,就入住在這里,此處曾有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帝行宮。
相傳乾隆帝出行前三年,鄃城官員接旨,在此打造一座高規格的恢宏建筑,當地官員請著名的風水先生在渡口驛漕運碼頭西岸一處平緩開闊地選址,匯集全縣能工巧匠,歷時兩年時間建造了一座格局嚴謹、規模宏大的恢宏建筑。在當時,渡口驛一帶正是商旅交易繁榮、驛站店鋪林立的繁華時期,誰也沒想到他們這里將入住的是一位到民間私訪的皇帝,更沒想到他們修建的是一座皇帝行宮。
乾隆帝官船行至渡口碼頭,盡管船舶豪華高檔,隨從林林總總,但也并沒有引人注目。因為當時的渡口驛商賈云集,渡口糧船、客船、商船來往頻繁,來往一些衣著光鮮的富商客商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兒,所以誰都不會因為哪一撥商旅隊伍威風龐大而產生好奇之心。這也減輕了乾隆皇帝的心理壓力,他站在船頭,看到運河檣桅如林、漕船首尾相銜密布河上,龍心大悅,連連稱贊此地經濟發展得好,國泰民安。索性在渡口驛多住幾日,見見此地民風,嘗嘗此地美食。
據說,乾隆皇帝在此住了一段時間,微服私訪,把渡口驛、鄭保屯、白馬湖這一帶的客棧美食都嘗遍了,特別偏愛夏津生長的一種蔬菜。鄃城水肥土壯,此菜白梗如玉,綠葉似翠,看起來賞心悅目,店家只用精鹽、此地產的米醋、當地的小磨香油加上干紅辣椒絲、雞腿蔥絲、黃姜絲稍微一拌,就盛盤上桌,吃起來清脆爽口,酸辣鮮香。乾隆帝龍顏大悅,多吃了當地特產的半個劑面饅頭。后來住的這段時間頓頓不離此菜,御廚動用心思取悅皇帝,將菜心、菜葉、菜幫變著花樣兒熱炒、涼拌、煲湯、燉肉,乾隆均百吃不厭,臨往江南出發,御廚特地挑選一船優質的蔬菜跟著下了江南。再后來,乾隆返京,夏津開始進貢此菜,才知渡口碼頭住過乾隆皇帝,此菜在別處稱為白菜,在夏津地區,被稱為“皇菜”,后來訛為“黃菜”——據說這就是白菜在夏津西部沿運河村莊老百姓口中稱為“黃菜”的來歷。
運河湯湯,歲月更迭,運河幾經決口、改道、斷流,渡口昔日繁華不在,沿岸的渡口驛村、萬窯廠村、太平莊村也歷經移村、移民勞頓,昔日的貫滿蒼廒,現在已經成為一片民居,皇營也在歷經歲月的洗禮后,成為一片莊稼地,片瓦不存。我們佇立在運河長橋上俯瞰這片廣袤的土地,只能在想象中,去回味它昔日的繁華和遺蹤。
(根據渡西村孫廷海、劉世安老人和渡口驛鄉黨支部張作峰書記提供的線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