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務服務中心代辦人員為企業提供免費代辦服務
“誰破壞營商環境,誰就是德州的罪人,誰擋道誰就讓道,誰攪局誰就出局,誰不負責就對誰問責! ”7月27日,在市委十五屆八次全體會議上,市委書記李猛的話擲地有聲。
今年以來,我市深入貫徹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精神,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12個重點領域改革攻堅之一、全市“一號改革工程”,推動營商環境全面優化。6月28日,全市優化營商環境集中攻堅動員大會召開,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標準,對照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全面發起優化營商環境集中攻堅。
以大數據打牢基礎樁
數據是流程再造最大的堵點。如果數據攻不下、破不了,流程再造就是舍本逐末、治標不治本。我市堅持以融合思維打通數據堵點,印發《加快數據融合應用深化流程再造實施方案》,打破“信息孤島”、拆除“數據煙囪”、拋棄“部門分割”,以數據融合應用驅動業務重塑和制度創新。
為加大數據整合力度,我市加強統一的云網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各級各部門數據資源,構建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將市縣業務系統分批分類接入市政務大數據平臺,真正實現“一個平臺、一個號、一張網絡、一朵云”。目前,市政務大數據平臺共接入系統64個,建設了人口、法人單位、公共信用、空間地理、電子證照等基礎庫及首批12個主題庫,今年新增歸集數據5.69億條,平臺數據總量達到9.594億條。
大數據的整合,為流程再造提供了數據支撐,而“大數據+金融服務”,更是為部分中小企業解了燃眉之急。為進一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我市加快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將信用信息、市場監管、稅務、社保、公安、水電氣暖等數據統一歸集、互通共享,形成資源融合的“數據湖”,實現企業需求與金融資源供給的有效對接。 5月14日,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成功接入市政務大數據平臺并上線試運行。
德州威諾冷暖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艾樂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們通過手機端登陸平臺,線上選擇信貸產品,一次銀行也沒跑,僅通過平臺的‘一站式服務’就順利拿到了貸款。 ”艾樂高興地說。
“企業線上提出融資需求,銀行經企業授權后,通過平臺整合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出具企業的信用報告并發放貸款。 ”市國有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章良常介紹,“大數據不但成了企業融資的‘信用擔保人’,更成了銀企對接的‘加速器’。 ”截至目前,全市共16家銀行機構入駐平臺,發布金融產品和服務44項,通過平臺認證接入企業25家。
為統籌推進數據“深應用”,我市深入開展“數聚賦能”2020專項行動,推動“數據+政務服務”“數據+社會治理”,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社會治理“一網通管”。依托市政務大數據平臺,在不動產登記、公積金、戶政、入學等8大重點領域推動“數聚賦能”應用,加快推進證照電子化,以“數據流”優化促進“業務流”再造。加快構建城市大腦,綜合運用5G、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和城市大數據中心,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讓治理更有效、更精準。
為推動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我市還加強“愛山東”APP平臺支撐,推出一批“全程網辦”和“秒批、秒辦”事項,實現服務“前端整合”、業務“一網通辦”。同時,提升基礎數據保障能力,適合掌上辦理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實現“愛山東”APP德州廳服務事項數據“一處填報、全網通用”,目前已接入政務服務事項109項。
同時,健全完善常態化數據供需對接機制,加強對各部門數據供給、需求和應用情況監測評估。制定公共數據開放目錄清單,推動公共信用、交通運輸、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數據深度開放。目前,市公共數據開放網站開放了22個領域1355類資源,今年新增開放數據4400萬條,為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優化營商環境、方便群眾辦事打牢了“基礎樁”。
以管得住支撐放得開
近日,齊河縣梅約精神專科醫院的工作人員關鵬博在該縣政務服務大廳完成了21項注冊業務的變更,而過去,辦理相關業務需要趕到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沒想到在縣城就能辦理了,節省了不少時間。 ”關鵬博享受到的便利,源自我市以系統思維扎實推進的簡政放權改革。
我市按照“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要求,統籌推進簡政放權全鏈條、各環節,實現服務效能整體最優。按照“應放盡放、放無可放”的原則,將市級行政權力事項,除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等重大敏感事項外,全部下放至縣級實施。對國務院、省政府下放的行政權力事項,縣級有意愿實施且有能力承接的,“一步到位”下放至縣級實施。扎實推進“市縣同權”改革,綜合運用直接下放、服務窗口前移和下放實質性審核權等方式,將市級行政許可事項調整由縣級實施,實現行業綜合許可市、縣聯辦,只進一次門,只拿一個證。 7月28日,推出第一批共54項行政許可“市域通辦”事項,在不改變審批主體的前提下,企業群眾可就近到轄區內任一縣市區、社區政務服務網點提報“市域通辦”事項辦理申請,各行政審批服務部門按照“統一標準受理、遠程協同辦理、證照免費寄遞”的模式進行通辦。
按照“減無可減”的原則,壓減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征收、行政確認、行政檢查等市級行政權力事項,年底前全面取消市級層面設定的行政許可。做好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立改廢”工作,集中清理整治各類形式的審批和許可,規范行政權力運行。
“放得開必須要以管得住為前提,只有管得住、管得好,才能放得更開。 ”市發改委主任邵清澤介紹,“在簡政放權的同時,我們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以法治思維強化公平監管,營造公平公正、活而有序的市場環境。 ”
為實現精準監管,我市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項關鍵舉措加以推進,研究制定全市統一的信用分級分類評價辦法,對誠信守法企業,在監管上做到“非請勿擾”;對嚴重失信企業,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建立事前信用核查和信用承諾、事中信用分級分類和隨機抽查、事后聯合獎懲和信用修復的全過程閉環監管制度,實現市場主體準入、經營、退出全生命周期監管。截至6月底,我市城市綜合信用指數在全國261個地級市中排名47,比去年同期提高19個位次。“以信用監管為支撐,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我市行政管理正由‘門檻管理’向‘信用管理’邁進。 ”邵清澤說。
另外,我市還持續推進“互聯網+監管”,完善跨部門、跨區域的執法協同合作機制,實現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建立輕微違法首次免罰制度,健全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和訴調對接機制,開展涉企訴訟案件排查化解專項行動。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把壟斷的功能市場化,把特許經營“去官辦化”,徹底解決“中介不姓中”和“公共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個人化”等問題。
7月28日,我市印發《差異化監管流程再造實施方案》,通過差異化監管流程再造,實現監管理念、監管制度和監管方式的創新,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以硬措施托底軟實力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它是軟實力,但需要硬措施來托底。我市把用戶思維貫穿于優化營商環境全過程,6月28日,出臺《關于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在提升企業便利化水平等四大方面提出21條配套措施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千方百計為企業發展、群眾辦事增便利。
政策出臺沒多久,家住德城區的徐麗華就切切實實享受到了政策帶來的便利。徐麗華打算新開一家藥店,在籌建藥店之初,她已經做好了跑上小半年把營業所需的4個許可證辦利索的準備,沒想到的是,這次只需要辦理一個《行業綜合許可證》就行了。“少跑了腿,多辦了事。從提交申請材料到辦理完畢,才用了5天時間。 ”徐麗華感嘆。
按照“跑一次”為上限、“不用跑”為常態要求,我市大力開展新一輪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優服務“三減一優”工作。深化“一窗兩模式”“一鏈辦理”改革,確保群眾到“一個窗口”交“一套材料”,享受“一站式”服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首批在15個行業開展“一業一證”改革,發放《行業綜合許可證》220張,辦理數量居全省第4位。全面落實企業開辦“大禮包”政策,打造“零成本”創業之城。今年1至7月,全市新開辦企業18892家,同比增長21.24%。
為了讓項目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德州市抓好項目審批流程、信息數據平臺、審批管理體系、監督管理方式“四個統一”,落實聯合預審、聯合評估、聯合審圖、聯合踏勘、聯合驗收“五個聯合”,建立“多規合一”業務協作平臺,全力打造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效率最優的審批管理體系。目前,1270個工程建設項目在審批管理系統中運行,總量位于全省前列。
上海滬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滬江建筑智能裝配基地項目是德州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為加快項目手續辦理進度,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組織自然資源、住建、供水、供電等10余個部門召開聯審聯辦會議,同步開展各類評估,出具相關預審意見,形成會議紀要,為企業辦理容缺受理“綠色通行證”。“不用去各部門反復跑了,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通過這次聯審聯辦,切實感受到德州審批服務的效率和溫度。 ”項目負責人侯琳說,“會后還有專業的代辦幫辦服務隊,隨時隨地為我們進行業務指導,現在我對項目的發展更有信心了。 ”
為解決企業不清楚、不會辦等情況,我市從企業需求入手,全面推行咨詢導辦、熱情幫辦、全程代辦、24小時貼心服務,有呼必應,無事不擾,做到“企業不懂我指導、企業不跑我來跑”,全力打造“德辦好”服務品牌。
同時,我市積極推行容缺審批,發布17個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清單、4個告知承諾試點和59個政務服務容缺受理事項清單。全面取消在水電氣報裝中設立的附加審批要件和手續,實行不動產登記、交易和繳稅并行辦理。進一步落實增值稅退稅政策,全部納稅繳費事項網上辦理。優化民生事項辦理流程和手續,推進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事項異地聯網辦理。
我市還加快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完善企業投訴“接訴即辦”機制,扎實開展“窗口效能社會評”活動,促進作風轉變、效率提升、服務優化。
□張建李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