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孩子在文化廣場上休閑
8月22日晚上7點,一場雨后天氣十分涼爽。德城區新華街道常王村休閑文化廣場上格外熱鬧,嬉戲玩鬧的孩童、打籃球的居民、練聲的京劇發燒友,成了村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這些人當中最惹眼的,當屬統一服裝、舞姿整齊的廣場舞隊伍。領舞的叫蓋英梅,她一邊張羅著更換歌曲,一邊更正隊員舞姿,忙得不亦樂乎。蓋英梅笑著說:“我們的服裝和音箱都是村里統一給買的,村里還花錢建了廣場,每天晚上吃完飯,大家伙兒都喜歡來跳一會。 ”
蓋英梅今年48歲,20多年前從鄰村嫁到常王村。平日里,蓋英梅在附近一家快遞公司打工,閑暇就在電腦上自學廣場舞。“以前地里農活多,打完工就回家幫著干活,想跳舞也沒時間、沒地方,現在好了,生活大變樣了。 ”蓋英梅說。
常王村原本是一個純農業村,地處新華街道最南端,全村共有345戶、910口人。 2013年,根據德城區城建規劃,除400余畝自留地外,村里其余1568畝土地全部流轉出去,村民按畝領取分紅。
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常王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腰包鼓了、人閑下來了,不少人頭腦卻“缺了鈣”。一到晚上,年輕人聚在一起打牌、喝酒,想出門乘涼的村民只能坐在自家門口閑聊。常王村黨支部書記王兆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奔小康,奔的決不僅僅是物質生活小康,精神文化生活也要同步小康,口袋腦袋要一起富。 ”王兆舉暗下決心。2014年,常王村黨支部下氣力徹底改變村容村貌,利用上一年度的集體分紅,對村里的道路進行硬化、翻修,并建成了休閑文化廣場、鄉村書屋,讓村民閑暇之余有地方可去、有書可讀。為了鼓勵村民走出家門,常王村黨支部出資籌建了鑼鼓隊、廣場舞隊,統一購置設備、服裝,培養村里文藝骨干爭當“精神致富帶頭人”,蓋英梅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走在常王村的街道上,綠樹成蔭,環境優美。依托德城區全面開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常王村在村口修建入村牌坊,在村南建成涼亭、長廊等休閑設施,打造鄉村花園,里面種植十幾種花卉,村莊整體面貌得到進一步提升,愛護村莊環境也成了村民的行動自覺。
好民風孕育好家風。在王兆舉引領下,記者隨機走進村民王化超家,他正忙著采摘自家種的絲瓜。“每天起來以后,我們都把自己的房前屋后打掃一遍,鄰居有的不在家,大家就幫著一塊兒打掃。 ”王化超說。
在常王村,市級評選的“美麗庭院”占到半數以上,村里的“好婆婆好媳婦”“最美家庭”“五好家庭”評選每季度一次。“我們村的光榮榜可謂是‘輪流坐莊’,家家戶戶都是榜樣,大家比著孝順、攀著向上。 ”王兆舉說。
這些年,常王村每年都能考出十幾個大學生,有的還考上了碩士、博士研究生。每年寒暑假,這些學子們都會回到家鄉,為村里的孩子們免費輔導功課,傳授學習經驗。“不出村就有花園、廣場,常年有錢賺,吃穿不愁,我們的生活真是越過越紅火。 ”在“蓋英梅們”的眼里,現在的日子就是小康生活。
□本報記者董建新本報通訊員方志勇王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