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店村村民在三紅梨林里勞作。 記者王志偉攝
8月16日,走進武城縣李家戶鎮西店村,就看到在村委會大門口赫然掛著“游客接待中心”的牌子,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2019年,西店村僅旅游業收入就達到了50萬元。
如果不是記者親眼所見,很難想象到,這個5年前有名的省定貧困村、空殼村,如今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園林村”“景區村”。
處處皆綠滿眼皆景
“西店村有多美?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百畝桃梨海棠美,一池荷塘滿村香。 ”站在村南頭育有蓮藕、龍蝦的池塘旁邊,西店村黨支部書記李福祥自豪地說。在他身后,連片的荷葉鋪滿池塘,蓮蓬、荷花隨風搖曳,透著悠悠花香。道路兩旁,一棵棵柳樹伸出細長的枝條,翠翠綠綠的葉子在微風輕拂下,像一葉葉扁舟在輕輕蕩漾。微微泛紅的海棠果、龍峰桃、三紅梨綴滿枝頭,果香在翠綠中流淌。街頭巷尾、房前屋后的空閑地和廢棄的宅基地上,有的被栽種上國槐、芭蕉樹等樹木,有的被開辟成果蔬園,藤蔓上掛滿了絲瓜、豆角、黃瓜等,遠遠望去,處處皆綠、滿眼皆景。近年來,西店村先后被授予“山東省森林村居”“國家級森林村居”。
厘清思路確定方向
西店村的蝶變,要從2014年說起,那一年,山東理工大學的省派第一書記朱玉國來到西店村。彼時,這個有151戶436人的省定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51戶,占到了全村總戶數的3成,其中,國家標準貧困對象23戶。
時年52歲的李福祥已經擔任西店村黨支部書記近20年,他為了帶領村民走上小康路,沒少花心思、下功夫,但是一直找不到好門路。
朱玉國在與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廣泛交流后,快速融入班子,敲定了打造“美麗西店、生態家園”的發展思路。
2015年,西店村有了上級撥付的30萬元扶貧資金。朱玉國和李福祥商量,決定請養牛能人陳海昌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領首批15戶貧困戶養牛,第一年出欄29頭,每頭純收益3500元。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成功一下讓貧困群眾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奔頭。
西店村采取股份制運作模式,31戶貧困戶每戶按5000元補助資金入股豆芽種植項目。貧困群眾王立榮自此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每天工作五六個小時,年收入就有1萬多元。 ”王立榮開心地說。
此后,利用各級扶貧資金,西店村又先后上馬了200畝的西府海棠種植項目,200畝的龍峰桃種植項目,100畝的三紅梨種植項目和林下150畝的沙參、射干特色種植園建設項目,不但解決了貧困戶的收入問題,村集體年收入也達到25萬元。
發展循環經濟挖掘“農旅礦”
西店村還摸索出一條循環產業鏈:把豆芽種植項目產生的副產品豆皮,用于牛飼料;養牛項目回收的牛糞,可供應沼氣池,生產有機肥;沼氣池可以處理生活垃圾、庭院落葉;腐熟肥技術可以將秸稈、沼渣、牛糞的生態循環再利用。
富了口袋后,朱玉國在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商議下,西店村開始從美麗村居上繼續挖掘“農旅礦”——相繼對主干道進行硬化并鋪設花磚、粉刷外墻、清理衛生死角、增設垃圾桶;把48處廢棄宅子一次性清理出來,發展農味十足的特色旅游;投資10多萬元,免費為村民提供樹苗和種子,還教給他們種植、嫁接技術,讓村莊實現一步一景、處處皆景;與此同時,平整村外坑塘50余畝,開發了10畝藕塘、40余畝魚塘,打造了鄉村旅游的核心景觀。
如今,西店村被列入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功能拓展型試點村、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國家森林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省級聯系點等。“我們的目標是把西店村建設成田園觀光綜合體,并利用四周豐富的水系資源,打造水上項目基地。 ”李福祥信心滿滿地說。
□本報記者任立松王志偉屈大鵬本報通訊員王玉磊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