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9月1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聽取意見。他強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時習之”欄目根據人民日報系列評論整理了學習要點。
★增強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是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需要。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同時,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
創新是當今時代的重大命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更加凸顯了加快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緊迫性。【詳細】
★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堅持“四個面向”,就要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首先要解決科研選題問題,科研方向的選擇要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真正致力于解決實際問題。對能夠快速突破、及時解決問題的技術,要抓緊推進;對屬于戰略性、需要久久為功的技術,要提前部署。
對科技創新來說,科技資源優化配置至關重要,要狠抓創新體系建設,克服分散、低效、重復的弊端,進行優化組合,優化配置優勢資源,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所以要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鼓勵自由探索和交流辯論,同時通過重大科技問題帶動探索科學規律,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互促進。
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活動自身規律,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我國科技隊伍蘊藏著巨大創新潛能,關鍵是要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這種潛能有效釋放出來。要加快推進科研院所改革,賦予高校、科研機構更大自主權,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
國際科技合作是大趨勢,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自我隔絕,而是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使我國成為全球科技開放合作的廣闊舞臺。
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我們就一定能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把科技自主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向著既定目標奮勇前進。【詳細】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濃厚氛圍,必將進一步鼓舞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爭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創造者、建設科技強國的奉獻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踐行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愛國是科學家精神的第一要義。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借精湛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野,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
殷殷愛國情,拳拳赤子心。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就一定能匯聚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磅礴力量,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光榮業績。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揚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極大調動和充分尊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精神,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使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為自覺行動,在解決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頸問題上強化擔當作為,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我們就一定能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大科技支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賦予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