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社會大救助協理員了,我的生活費和醫療費都是他們幫我申請的。 ”日前,平原縣龍門街道水坑王村村民王玉明感激地說。
王玉明今年70歲,患有腿部疾病,前段時間做了手術,喪失了勞動能力,無力承擔醫療費,弄不清楚自己能享受什么幫扶政策。一籌莫展之際,村社會大救助協理員主動上門,通過“德救助”微信程序為其辦理了救助事項。
作為我市社會大救助體系建設試點縣,平原通過推進大整合、織密大網絡、搭建大平臺、建好大數據等措施,變分散受理為集中受理、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單一救助為綜合救助,構建起“全面覆蓋、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平臺支撐、數據共享”的新型社會大救助體系。
四級網絡兜底保障
平原創新工作思路,在每個村都設立了社會大救助協理員,由村兩委干部兼任,主動上門為需要救助的村民服務,讓群眾少跑腿,及時享受到相關救助。“我們把工作往前面做,主動去了解需要救助村民的情況,給他們解釋政策,讓他們能夠及時得到救助。 ”縣民政局局長劉濤說。
由逐級申報變為主動發現、快速申報,得益于村子里有了協理員。平原成立了縣社會大救助中心,配齊配強6名工作人員;在每個鄉鎮(街道)設立社會大救助工作站;在66個社區設有社會大救助服務站;每個村有社會大救助協理員,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立體覆蓋、無縫對接的四級大救助工作網絡。
智能研判精準幫扶
日前,王杲鋪鎮胡莊村的董曉卉姐弟領取了9月份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920元生活補助。這項補助是通過社會大救助體系服務平臺篩選并告知下辦理的。
以前,群眾辦理救助事項,需要個人提交申請,縣、鎮多部門進行審核,最終才能完成辦理。如今,社會大救助體系服務平臺梳理整合了相關部門的多種救助資源,能夠精準識別不同困難群眾所享受的救助政策,并進行事項辦理,大大縮短了篩選識別時間。
該縣將民政、扶貧、教體、住建、衛健、醫保等20個部門44項救助職能全部進駐縣社會救助中心。對各項救助政策、數據信息和社會救助資源進行梳理匯總,并整合為“助困、助學、助殘”等7大救助板塊,建立了社會救助服務大數據,讓救助的“供”與“需”精準對接,確保應保盡保、不落一人。
“掌上”辦理方便快捷
恩城鎮孫賢村邱順利家是省定貧困戶,生活困難,社會大救助體系服務平臺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了邱順利家情況特殊,便自動生成報告。
縣社會大救助中心工作人員通過查閱數據得知邱順利的母親有每月320元的低保,但不足以支撐基本生活。通過平臺研判,認定邱順利的父親符合低保及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條件。邱順利父母無撫養能力,他被認定符合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政策條件,隨后,工作人員幫助他們在“德救助”微信程序上辦好相關手續,當月他們便領到了救助金。
平原通過流程再造促進服務提效,將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關口前移,取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的民主評議、審核公示環節,低保辦理流程由原來的4個環節9個步驟減少為2個環節4個步驟,同時,結合新上線的“德救助”微信程序和社會救助APP的使用,實現了各類救助項目全程網上辦、掌上辦、口述辦,實現遠程登錄、手機申報查詢辦理,群眾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救助服務。
新型社會大救助服務已在該縣實施3個月,先后通過信息平臺和“德救助”微信程序辦理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孤困兒童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和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貧困家庭大學生救助、困難黨員關愛幫扶等救助事項268件,讓365名困難群眾擺脫了生活困境、24名貧困家庭大學新生順利入學。
□本報記者袁芳本報通訊員王存良宋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