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鯤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生產車間。記者劉振興攝
“這是我們培育的‘希森6號’,畝產9.58噸創造了馬鈴薯世界單產紀錄,售價達到每噸3800元,價格高出普通種薯近1倍,且供不應求。 ”11月22日,樂陵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希森,將此成績的取得歸結為科技創新。日前,該集團“高產多用途希森系列馬鈴薯新品種選育與推廣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市深入推進科教體制改革攻堅,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出臺政策吸引人才力促科研成果轉化,搭建平臺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質量,強化金融支撐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前不久,還印發了《德州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圍繞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科技金融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等方面出臺相關配套意見,為打造“活力德州、智造名城”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智力變動力力促科技成果轉化
11月21日,在山東百多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對新研發的心臟無導線起搏器進行調試。“別看這個產品小,科技含量卻不低,采用14納米的芯片,實現了心臟起搏器的小型化、低耗電,產品在程控技術、電池技術方面已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性能甚至高于部分國外標準。 ”公司董事長張海軍介紹。這款產品是公司招引的國家級專家帶領團隊研發而成,解決了目前起搏器創傷比較大、體積比較大、并發癥比較多的問題。
除了心臟無導線起搏器,百多安生產的高新技術產品還包括經外周中心靜脈導管、冠狀動脈藥物涂層支架系統等50多個產品,覆蓋醫用防護、外科、神經科等領域,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績的背后,科研人才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自2003年成立以來,公司一直將人才視為第一資源,借力德州出臺的假日專家工程、“黃金30條”升級版等利好政策,多方吸引人才。目前,已同1名諾貝爾獎獲得者、7名中外院士開展合作,擁有省級以上重點人才20余名,企業員工中22人取得博士碩士學位、34人在讀。“我們不僅投資1700余萬元建成了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省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13個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還出臺了研發項目獎勵辦法,設立3000萬元人才開發基金,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張海軍說。如今,該公司不但擁有100余項國家和國際專利,而且在市科技局等單位的幫助下,先后承擔了國家級、省級重大科技研發項目20多個。
為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我市在招才引智方面不遺余力。自2016年起,已連續5年舉辦“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累計簽訂合作項目913個,引進培養各類人才1395人。連續4年舉辦中國·德州京津冀魯技術交易大會,累計組織80余場次專場活動,936家機構先后與我市4400余家企業對接合作。截至目前,全市與大院大所建立合作關系的企業數量達到1472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達791家,占規上工業企業的57.3%。
同時,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每年從企業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等需求端發力,篩選出適合我市產業發展、符合企業需求的項目和成果進行精準轉化。項目確定后,我市更是圍繞創業孵化、科技金融等環節提供全過程服務,切實打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車間的全通道。
在德州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三年行動計劃中也提到,到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與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占比達到70%以上,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到2022年,力爭全市市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培養引進人才累計達到3200名以上,激發創新人才活力。
平臺為媒介集聚產業升級要素
5秒倒計時,雙手觸動“引爆”按鈕,前方電子屏幕上立即出現了贛江大橋的模擬爆破場景……11月19日,在德州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的集成電路模組測試公共服務平臺,德州鯤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人資行政經理孫延霞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生產的電子雷管芯片模組:“我們的產品依托核心芯片、物聯網和微電子技術,實現了電子雷管生產、運輸與儲存、使用等環節全周期無死角跟蹤管理,爆破器材使用實時動態監管,切實降低爆破器材使用和流動的安全風險。 ”
鯤程電子總部設在上海,是國內一家大型爆破用電子雷管芯片主要生產企業,承擔著軍用雷管芯片和煤礦專用雷管芯片的研發和生產任務。受生產場地限制,產值一直沒有實現大的突破。正當企業發展陷入瓶頸時,德州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伸出了橄欖枝,不僅幫助企業解決了場地問題,而且通過建設集成電路模組測試公共服務平臺,大大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2018年4月,鯤程電子正式入駐園區。“集成電路模組測試公共服務平臺由公司和園區共同投資建設,進一步帶動了德州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孫延霞介紹,最初公司擴建資金緊張,園區以租金入股的形式幫公司緩解了壓力;今年受疫情影響,流動資金短缺,園區聯合農商銀行,解決貸款300萬元,解了燃眉之急。在園區的培育下,鯤程電子已從最初的8人、年產值1200萬元,發展成如今的200余人、年產值2億余元。
在德州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經培育發展起來的企業,鯤程電子并非個例。成立兩年多來,園區共注冊鴻聯九五、地平線等科技型企業376個,累計完成產值7.11億元,實現稅收4516萬元。同時,積極對接高校、科研院所和央企強企,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持續為入駐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服務。先后與央企上市公司易華錄共建了大數據中心,與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和華魯集團共建了土壤修復技術研究院,聯合園區入駐企業與上海工研院等院所共建了集成電路SMT貼片和封裝測試公共服務平臺,與山東大學材料學院共建了新材料研究中心,為創新創業創造提供技術支持。園區先后獲批山東省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山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首批省級成長型數字經濟園區。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載體建設,建成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依托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加快建設德州“創新谷”、禹城中央創新區核心區、齊河中關村海淀園三大創新集群,全力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城市“智核”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按照“孵化+創投”的創業模式,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共建成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44家,聘請378名專兼職創業導師,為在孵企業或創業團隊提供觀念引導、政策指導等服務。
今年,以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融合發展為目標,制定了關于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的實施意見,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市形成“1+10+N”的創新體系,即:圍繞戰略新興產業,創建1個以上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聚焦半導體材料等產業細分領域,培育10個以上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力爭每個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在產業細分領域帶動實現一個百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同時帶動各縣市區建設N個不同主體、不同模式、不同路徑、不同方向的創新創業共同體。
“知本”變“資本”激活創新發展動能
山東聚力焊接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焊接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2017年,隨著公司規模擴張、產能擴大,面臨資金短缺問題,在市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幫助下,通過一筆3000萬元的專利權質押貸款解決了資金難題。但由于當時山東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貼息優惠政策僅面向小微企業,聚力公司作為中型企業無法享受貼息。今年,這筆貸款馬上到期,聚力公司在是否選擇繼續用專利權質押這個問題上左右為難。
“一方面我們想繼續用知識產權進行質押融資,另一方面也擔心無法享受省級的貼息補助,融資成本偏高。 ”聚力公司財務總監呂淑芬說。正在企業難以抉擇之際,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進企業講解了新政策,幫助他們算了一筆賬。原來,省里補貼辦法已擴大到中型企業,市里也出臺了文件,正在實施“春筍行動”,企業用專利權質押貸款,可以享受省市疊加共80%的貼息補助。“按照新政策,我們一共能節省近180萬元的利息呢! ”呂淑芬高興地說。
近年來,我市積極引導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協助企業將“知本”變“資本”,緩解企業因加大科研投入、更新先進設備、引進高端人才產生的資金缺口。今年6月,印發了《關于實施“春筍行動”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企業的通知》,鼓勵中小微企業通過專利、商標進行質押融資。對獲得銀行貸款的企業,在落實省里按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60%給予最高50萬元貼息的基礎上,市里按照企業知識產權貸款利息額20%的比例給予最高10萬元的再貼息。同時,今年3月,市科技局與中國銀行、齊魯銀行等22家銀行機構簽訂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合作協議,對科技成果轉化貸款發生的風險,由省、市科技風險補償資金按70%的比例給予補償。
針對科技型企業輕資產的特點,我市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出臺科技型金融產品,讓企業敢于和樂于進行專利權質押融資,享受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帶來的“真金白銀”。“總行根據政府出臺的惠企政策,外加有政府背書,及時修改科融貸相關管理辦法,簡化審批流程,真正為小微企業減費讓利。 ”齊魯銀行德州分行行長劉洪起說。
同時,我市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打造金融鏈,針對科技金融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制定若干措施,將全市行政區域內注冊、經國家認定有效期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全部納入支持范圍,撬動銀行資金、社會資金向實體企業傾斜。今年前三季度,全市14家銀行機構為77家企業提供科技成果轉化貸款112筆,貸款金額4.24億元。
為進一步激發企業研發熱情,我市出臺關于促進全社會加大研發經費投入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通過全面落實研發投入后補助政策等措施,引導和支持企業擴大有效研發投入。同時,對與大院大所合作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進行表彰獎勵,對引進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按照實際交易額的10%給予企業資助。2019年,全市享受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企業達到520家,同比增長42.47%;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額達到21.47億元,同比增長77.73%。
另外,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每年重點培育100家以上企業認定為德州市高新技術企業,作為推薦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重要后備力量。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272家;全市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入庫企業數量達到476家;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累計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43.08%,居全省第8位,增幅4.3%,居全省第6位。
□本報記者尹曉燕本報通訊員李祿超潘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