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陵城區的德州財金智慧農業大棚。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8元,增速連續11年高于城鎮居民,2015年至2019年年均增長9.2%。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由2015年的1.87:1縮小到2019年的1.78:1。“十三五”期間,我市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對此,市農業農村局副處級干部韓立軍表示:現代農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我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力推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為鼓起農民‘錢袋子’提供了堅實保障。”
糧食生產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糧食生產是我市農業生產的支柱產業。十三五”“ 期間,我市糧食總產穩定在700萬噸以上,連年豐產穩產得益于發端自德州、在全國復制推廣的糧食高產創建生產模式。通過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把良田與良種、良法實打實結合在一起,德州糧食生產取得顯著成就,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市全年糧食生產預計756.65萬噸,同比增長0.8%;夏糧總產375.05萬噸,同比增長0.7%。我市用占全國0.9%、全省12.9%的種植面積,生產出全國1.1%、全省14%的糧食。
糧食連年豐產穩產后,為挖掘糧食生產能力新潛力、培育糧食生產新增長點,我市著力在糧食標準化生產、綠色增產技術集成、創新生產服務模式和推廣農業技術方面下功夫,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糧食綠色發展之路。
齊河縣是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的典型代表。2016年,該縣80萬畝綠色食品原料(小麥、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獲農業部授牌。5年來,各糧食高產創建縣把綠色理念貫穿糧食高產創建平臺建設的全過程,推廣高產、高效、多抗的新品種以及控肥、控藥、控水等節本增效技術,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深耕深松等,推進耕地質量建設,努力提升土地產出率、投入品利用率。同時,建立輻射帶動區,逐步引導農民減少農藥、化肥、種子、水資源的使用,提高水、肥、藥利用效率,提高種植效益,綠色種植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糧食生產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可以說,糧食生產步入了新時代。2018年9月,我市成立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持續打造高產創建“升級版”,糧食生產穩步走上綠色發展道路。
“新六產”領跑動能轉換
12月15日,室外寒風撲面,但臨邑縣凱盛浩豐智慧農業大棚內卻暖意融融,一株株西紅柿長勢喜人。2017年大棚正式投用,采用世界最頂級的綠色溫室技術、智能化操作、施有機肥、生物治蟲,并種植從荷蘭和以色列引入的西紅柿新品種。西紅柿成熟后主要銷往京津冀魯等地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
我市以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在現代農業引領下,以智慧農業為抓手,推動農業新舊動能轉換。《德州市現代農業發展總體規劃(2016-2020)》提出了糧棉高產創建示范工程、農產品加工研發及產業化示范總部基地等現代農業10大工程62類項目,總投資約560億元。5年來,農業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和新動能的重要來源。
綜觀全市,智慧農業正呈現“多點開花”之勢,如陵城區智慧農業大棚、慶云縣智慧農業大棚等。相對我市965萬畝的耕地來說,智慧農業面積有限,但其發展勢頭強勁,其“龍頭帶動”的重要意義在于打通了技術、建設、管理、運營、市場各方面的瓶頸,串聯起各種生產要素,捏合起了“新六產”。
智慧溫室產業集群初現雛形的同時,一批國家級、省級特色小鎮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12月19日,在全國特色小鎮——慶云縣尚堂鎮,沃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中華介紹:公司不僅“種植了石斛、杭白菊等中草藥,而且還銷售石斛西洋參顆粒、中藥飲片等保健品,提供觀光、體驗式展銷、康養等服務,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經濟效益。目前,企業年產值已達1.2億元。”“草”一 多業態已成我市全力發展農業“新六產”的縮影。
山東水發現代農業、齊河雅培·恒天然醇源牧場、禹城東君乳業……5年來,通過招大引強,產業資本快速投向農業,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帶動力強的大型項目激活了農業發展全產業鏈, “新農業六產”大大提升了產業綜合競爭力。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發展農業“新六產”的有生力量。在壯大提升龍頭企業的同時,我市還大力培育家庭農場、規范發展農民合作社、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使其在農業技術推廣、生產資料供應、標準化生產、農產品營銷等方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目前,全市共發展家庭農場4700多家、登記注冊合作社1.7萬余家。
持續發力品牌建設
打造農產品品牌始終是我市農業發展的重大課題。今年4月,德州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啟動儀式暨培訓會舉行,確立2020年為“品牌創建年”。
京津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的定位給德州農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作為農業大市,德州如何向京津冀輸入量質并存的農產品?十三五”“ 期間,我市以“放心農場”為抓手,強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產品品牌化戰略,農產品品牌覆蓋率不斷提高。
2016年,《關于加快京津冀魯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建設打造周邊城市“放心農場”的意見》《德州市“放心農場”評選管理暫行辦法》先后推出。去年底,市政府印發《德州市農產品品牌建設實施方案》,提出以蔬菜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為基礎,以“生態德州放心農場”為主題,構建市域整體農產品品牌、單品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三位一體”的農產品品牌體系。全市一盤棋,“放心農場”建設的大格局逐漸形成。
夏津樂農蔬菜專業合作社是我市“放心農場”之一,合作社負責人趙連香介紹:“土壤、治蟲、施肥等蔬菜生產的各個環節,都有嚴苛的標準。我們入選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像夏津樂農蔬菜專業合作社一樣,我市要求所有“放心農場”必須統一供應種苗、肥料、飼料、農藥、獸藥等生產資料,全面實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統一實施產品檢驗檢測,嚴格執行禁限用農藥、獸藥使用規定,做到產品質量可追溯。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定期檢查生產經營管理情況;質監、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加強對“放心農場”提供農產品的加工、市場流通、運輸、儲存等環節監督,并實行動態管理。
各縣市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立足當地產業特色,結合“放心農場”建設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建設,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初步形成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經營的發展格局。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以“德州農產品整體品牌”為引領,各縣市區區域公用品牌和產品品牌為主體的品牌布局。“夏津椹果”“武城辣椒”“樂陵金絲小棗”入選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5家企業的產品品牌獲評省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夏津椹果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樂陵金絲小棗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獲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稱號。今年以來,全市新增“三品一標”認證產品64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本報記者 鄧靜本報通訊員 張文艷鄧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