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云:退休不褪色 余熱映初心
今年65歲的于秀云是樂陵市糧食局的一名退休干部,也是一位有著44年黨齡的老黨員。多年的工作歷練造就了于秀云熱心勤勞、樂于助人的優秀品質。退休后,她將滿腔熱情投入到社區治理工作中。小區里的垃圾無人清理了、物業費暖氣費沒人收了、路燈或是暖氣管道壞了、誰家有困難了……她總要管一管。群眾的事情管多了,自然而然成了小區居民的貼心人,大家親切地稱她為“人老心紅的熱心人、好黨員”。
于秀云居住的糧苑小區始建于1970年,是樂陵市糧食局宿舍,2000年平房改造成樓房,由于收費問題,小區物業頻繁更換,管理混亂,最終物業撤離,導致2013年一段時間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院內垃圾成堆,臭味熏天,給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于秀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是老黨員,這事我必須管!”面對這樣的爛攤子,于秀云主動擔起了這份很多人不想擔、不愿擔的“重擔”。然而,對于一個無物業、缺乏管理的老舊小區來說,想要改變當時的面貌談何容易?“再難也要克服。”于秀云暗下決心。先從清理垃圾開始。她一頭扎進黨員群眾中,問計于居民,找痛點,疏堵點,破難點。垃圾清運的想法得到居民一致贊許,于秀云身體力行跑部門,經多方努力協調,環衛處決定免費清理堆積垃圾,但是以后每月每戶按照最低標準,收取十元垃圾清運費,一說每月交錢,馬上就有人反對。
“挨家挨戶敲門,人家不交,你再敲,不理你了。生氣又委屈,有時候自己在那里哭。”沒有制服,沒有工牌,沒有報酬,沒有正式的名分,難免冷臉相對,不理解不配合是家常便飯,于秀云只能把委屈藏起來。一遍遍地講道理、一次次地想辦法。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憑著真心干事的態度和一件件實事感化了居民,敲開了群眾的心。垃圾的清運,不但清理出了一片干凈的生活環境,也疏通了居民的“心結”。從此糧苑小區居民擰成一股繩、聚成一條心,為后來的工作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小區臟亂差的面貌改變了,如何建章立制,實現長效管理成了于秀云日夜思考的問題。訪業主、定制度、下通知,她每天從早忙到晚,再苦再累也沒有半句怨言。女兒問她這么累到底為什么,于秀云堅定地說,“我們是紅色家庭,我是黨員。”
于秀云出生在紅色革命家庭,爺爺、伯伯、父親都是經歷過戰爭洗禮的老兵,一生都恪守“感恩奉獻”的準則,從小受紅色家風熏陶,紅色基因早已融入到她的血液中。
不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她把祖輩的教誨化為實際行動,盡己所能的幫助別人,為小區治理貢獻力量。因沒有經費,花錢只能自己掏腰包,更換路燈,水管維修總能看見她和老伴的身影。多年來,于秀云為糧苑小區所付出的努力不勝枚舉。2015年,她主動向體育局提出申請,為小區安裝上健身器材,讓居民在小區里可以鍛煉身體;2016年,她積極協調中石化昆侖天然氣公司,為小區安裝上天然氣;2018年冬季取暖前,小區暖氣管道破損,外面保暖材料不能起到作用,她和老伴自己出資,找人維修管道150多米;今年冬季取暖管道送水時,5號樓、6號樓主管道上的閥門開關壞了,嘩嘩的漏水,也是她和老伴自掏腰包找人換上了新閥門……
于秀云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小區業主的一致夸贊。“她做的事都做到我們心坎上去了,不光我滿意,我想所有人都會舉雙手贊成。”在糧苑小區,只要一提起于秀云,人們都會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稱她是名副其實的“熱心腸”“貼心人”。“自己多做些,居民們就方便了。”于秀云這樣說。
鄰居家屋頂漏水,水管破裂……于秀云一天能接到十幾個小區居民打給她的求助或是反映問題的電話,每天為大家跑腿辦事、解決問題成了她的生活常態。2020年4月,樂陵市提出再創文明小區,成立業委會,糧苑小區178名居民參加的業委會選舉中,于秀云幾乎全票當選為業委會主任。
聽說老舊小區改造,于秀云就去找房管局。為爭取改造項目。風里來,雨里走,這位66歲老人樂此不疲,帶病堅持工作,任勞任怨。由于勞累,一次買菜的時候她一頭栽到地上。于秀云回憶說:“我正在在打吊瓶,一聽說批下來了,我呼的一下就坐起來了,手上的吊瓶都掉了。”驚喜消息過后,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繁雜事務。
“我是一名黨員,退休不褪色,只要能干,就一直干下去。”這是于秀云經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她也是這樣做的。
如今,糧苑小區舊貌換新顏,鄰里之間關系親近、相處和睦,小區環境干凈、整潔、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成為樂陵市城市小區自治的典范。
因熱心公益事業,事跡突出,于秀云被糧食局評為退休干部好黨員,被市中街道評選為小區黨支部書記。在樂陵市環衛工人節表彰大會上,她受到表彰并代表勞模作典型發言。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于秀云以共產黨員的擔當和女性特有的堅韌和柔情,砥礪初心黨性,做有口皆碑的“當家人”、以“小支點”撬動社會治理“大格局”,用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果,交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最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