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東從2008年開始承包土地,目前已達到1500余畝,通過土地流轉走出了一條應用農業科技實現規模種植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之路,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種糧大戶和科技致富帶頭戶。2011年以玉米畝產973.4公斤成績問鼎“山東糧王”;2015年被評為央視2014年度“三農人物”2015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勞動模范;2016年被山東省委評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被評為山東省第五屆齊魯鄉村之星;2018年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一是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提高種植效益。他于2008年承包了320畝地從事糧食生產。經過一番悉心經營使他有了小小的收獲,這也堅定了他的信心和決心。2009年,承包面積擴大到了600多畝,進一步嘗到了甜頭,截至目前,流轉土地面積已達到1500余畝,并購置了小麥、玉米聯合收割機、深耕機、深松機、免耕播種機等農業機械60多臺套,奠定了機械化作業、規模化經營的基礎。
二是精耕細作,大力應用農業科學實用新技術。為全面提高種植效益,不斷引進農業先進技術,采用適合本地土壤、氣候的科學種植技術,從整地、選種、種子處理到施肥、播種、灌水、病蟲害防治等過程,都嚴格按照科學方法進行管理,玉米上采用了“一增四改”、單粒精播、配方施肥、適當晚收、病蟲害統一防治等技術;小麥上采用了土地深耕、配方施肥、寬幅精播、氮肥后移、病蟲草害統一防治等實用新技術。通過科學管理,農場種植的小麥、玉米單產總產連創新高,單產比本地其他種植戶平均高10%左右。
三是加強合作,提高科學種植水平。先后爭取德州市農科院和山東省農科院設立了科技示范基地,山東農業大學成立了教學科研就業實踐基地,自2013年連續六年承擔了省農科院的“玉米--花生寬帶間作高產高效栽培模式”的實驗項目,并配合省農科院成功召開了全省和全國的現場觀摩會。同時,他還積極和涉農企業搞聯合,和山東良星種業、山東魯研等公司簽訂了訂單種植合同,每斤的回收價格比市場價高出0.2元左右,極大提高了種植效益,比老百姓傳統種植畝效益增加200元左右。
四是服務群眾,發揮好帶動作用。 為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他領頭創辦了臨邑縣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并實現了“六統一”服務,帶動宮家、北小劉等良種繁育專業村6個,良種繁育面積達8000余畝。先后和10個貧困戶結成了幫扶對子,通過幫扶,這10個貧困戶年均勞務收入均達到了3500元以上。規劃建設了“向未來”青少年農業科普教育基地,分期分批免費讓學生們來參觀、體驗,讓孩子們參與到農作物的播種、管理、收獲等環節,既彌補了學校教育在校外實踐方面的不足,滿足了青少年日益增長的提高綜合素質能力方面的需求。注冊成立了德州市富益民農業服務公司,統一調配各種農業機械,配備專業技術人員,科學制定用藥、用種、施肥標準以及一整套的增產增收方案,真正實現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最終實現農業節本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真正讓種地成為一份體面的職業。2013年以來,德平鎮以魏德東的富民合作社為依托,在134個村組建了合作分社,實現了農業生產“全托管”,實行了農業生產“半托管”,實現了全鎮所有村全覆蓋。每個村借力合作分社,實行固定資產入股、比例分紅等方式,使村集體有了收入。2016年規劃建設了“向未來”青少年農業科普教育基地,分期分批免費讓學生們來參觀、體驗,既彌補了學校教育在校外實踐方面的不足,滿足了青少年日益增長的提高綜合素質能力方面的需求。2017年,魏德東成立富益民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以培育職業農民、發展現代化農業為目標,為種植戶提供測土施肥、機收機播、統一噴防等服務,大大減少成本支出。2018年7月,德平鎮以臨邑縣德平鎮富民家庭農場、德州壹號食品有限公司、德州利康齋食品有限公司為依托,成功申報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單位,為構建鎮域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鄉土經濟、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高效益增收,加快“一產轉型、二產做強、三產突破”步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