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召,召必回!”7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遭遇因強降雨引發的內澇、山洪等災害,已致千萬群眾受災。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很多退役老兵得知消息后,主動請纓戰洪魔。德州臨邑的“90后”小伙王心龍就是其中一員。
“因志愿抗洪,東西放置于此,如有事請撥打電話……”7月13日,在江西九江市江洲鎮一村民家門口,有人發現了一個黑色的背包,背包上放著這樣一張紙條,落款寫著山東省德州籍退役軍人。背包的主人叫王心龍,他看到了一則《江西九江告急,江洲鎮政府呼喚鄉親回家抗洪》的新聞后,便立即請假,輾轉了4次車,用了28個小時自愿奔赴抗洪前線。“一朝是軍人,終生報國家。”他說。
請假!去江洲抗洪
生于1990年的王心龍,是德州市臨邑縣理合務鎮人,是一名退役軍人,也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2016年,王心龍退役后在北京工作。2020年疫情期間,他一直在家。4月初,王心龍到青島一家健身房做起了健身教練。
7月11日下午,王心龍看到了一則《江西九江告急,江洲鎮政府呼喚鄉親回家抗洪》新聞,他便決定請假去江洲參加抗洪。然而,去江洲的路程并不那么順利。“根本買不到車票,網上訂不著票,我就去車站買。車站買不到我就倒車。”就這樣,王心龍從青島買票到濟南,又從濟南趕至泰安,從泰安再到蚌埠、合肥。終于他在13日晚9點半,用了28個小時抵達九江。一路上,他除了趕路,就是時刻關注江洲汛情,“恨不得能長雙翅膀,飛到江洲去。擔心那邊出現潰堤,想趕緊過去幫著加固堤壩。”
江洲鎮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個島鎮,因四面環河,要想進入只能坐輪渡。然而,王心龍到達九江市的時候,去江洲的輪渡已經休航,只能等第二天。14日凌晨5點多,王心龍就從九江趕到了江洲鎮。“到一線抗洪,背著包十分不便,我就將背包放在了老鄉家門口了。”王心龍說,當時鎮上的老鄉已經撤離,他只能留下一張字條:“因志愿抗洪,東西放置于此,如有事請撥打電話……”寫完字條后,他又鄭重地加上一句“一個信仰,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共產黨員。”
抗洪!軍人就得往前沖
21日下午5點,記者通過電話聯系到了王心龍,此時的他已在堤壩上堅守了11個小時,“19日水位下降,我們都還挺高興的,但20日水位又上漲了20公分,大家又崩起了緊張的弦。”他告訴記者,因為退伍后自己一直從事健身行業,體力比較好,所以并沒有感到勞累,“第一天,我們一直忙到次日凌晨3點多才休息,睡了不到兩個小時就又回到堤壩上干活了。”
在抗洪一線,王心龍還收獲了“意外之喜”,那就是他遇到了自己的老部隊和以前的戰友。“大家互相照應,仿佛我又回到了部隊。”這種久違戰友情像一壺陳年老酒,在王心龍的心中沸騰起來,“想著能跟戰友一起并肩作戰,為抗洪出一份力很自豪。”他說,雖然自己復員了,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也要沖在前面。
讓王心龍感動的是,在參加抗洪的除了部隊軍人外,還有一些村民自發成立的志愿者服務隊,“老鄉們每天都到堤壩來送食物和水,看我們累了就一個個頂上來了,沒有一個喊累的。”電話那端的王心龍信心滿滿,“大家的勁往一個地方使,相信很快就能把洪水擊退!”
責任!黨員就要負重前行
在江洲,王心龍每天要在堤壩上堅守18個小時,累了就躺在泥濘里小憩一會兒。烈日下的暴曬,暴雨的襲擊,從未讓他心生退意,反而越戰越勇。“醫療服務隊和老鄉志愿服務隊都在我們身后,沒有什么可以擔憂的。”
王心龍說自己的韌勁是受父親影響。“父親1979年入伍,服役12年之后退伍。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那么自律,那么雷厲風行,但每當父親講起部隊的生活時,那種閃光的眼神,讓我從小就對綠色軍營產生了深深的向往。”
王心龍回憶,那時父親的軍裝一直整整齊齊地疊在衣柜里,小時候因為對軍營的向往,他經常拿出父親的迷彩服穿一下,只要被發現都會挨熊,“他很愛惜自己的那身迷彩服,小時候不理解,直到自己當兵后才理解了父親。”
這次,王心龍來到江洲抗洪,并沒有告訴家人,“我怕他們擔心。”短短的一句話,道出了他對父母的牽掛,“我想父親如果知道的話,他也會支持我的,因為他一直教育我做一名新時代的共產黨員,就必須負重前行,才能實現新作為。”他說,不管是否退伍,自己永遠都是人民的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