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做人的本分。宋官屯街道西劉集村劉同澤,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有著最樸實、最真誠美德的人。
劉同澤,待人熱情,做事麻利,樂于助人。劉同澤一家四口人,他本人在派出所工作,妻子現在德開小學工作,兒子在平原縣機關,也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劉同澤的孝順在村子里遠近聞名,他不僅孝順自己的父母,還義務擔當起了叔叔的晚年生活。自1999年起劉同澤夫婦就開始照顧無兒無女的叔叔。叔叔身體一直不好,為了把老人照顧的更好,村里分樓的時候,劉同澤夫妻兩個特意和叔叔住了對門,這樣對老人照顧起來更方便。因為白天單位有工作,他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擠時間。妻子那時候還在教學一線,擔任班主任,劉同澤總說,家里的事誰有時間誰就要多做。所以他全心全意支持妻子工作,不讓妻子有后顧之憂。就因為有了丈夫的支持,妻子連續多年獲得先進工作者。上有老下有小,劉同澤總是說,誰的家里沒老人誰的家里沒孩子,咬咬牙都過去了。
到劉同澤家走訪時才發現,原來他的叔叔是聾啞人,將近八十歲高齡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態特別好,雖然沒有言語上的交流,但是短暫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勢、動作告訴我們,多虧了這個侄子。老人指著屋子,指了指自己的嘴,又指了指劉同澤夫婦,聽鄰居說了我們才明白,原來夫妻兩人每天都過來幫老人收拾房間,打掃衛生,幫老人洗衣服。怪不得老人的房間窗明幾凈,一點也看不出是老人住的房子.鄰居介紹說,夫妻二人每頓都是做熟了飯,先給老人送過來,讓老人吃個熱乎飯,然后自己再回去吃,十多年從沒間斷。鄰居們敬佩的說,就是自己的親兒子也做不到呀,他叔叔給他享福了。
劉同澤用他的溫情細心照料老人,為老人排憂解難,為他們撐起一片睛朗的天。他的孝賢行為對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兒子和兒媳都非常孝順。劉同澤常說:"孝敬、照顧老人是應該的,也是做人的根本。"他的兒子兒媳也總說:"父親的一言一行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劉同澤是兒子的第一任好"老師",在他們的成長中托起一片風帆;他用真愛全心支撐著這個大家庭。
劉同澤同志就像一棵大樹,在炎炎夏日里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放飛希望,自己卻總是守巢。面對別人的稱贊,他爽朗的一笑說:"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呀".最簡單的話語,表達出的卻是最崇高的品質。劉同澤用自己一言一行詮釋著一個孝順的晚輩、一個偉大的父親,一個擔當的丈夫最無私的奉獻,在他身上我們也看到了中華民族最光輝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