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藍天救援隊開展義務消殺(資料圖)
“太感謝了,多虧咱們藍天救援隊,孩子才這么快被找到。”2月28日,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趙虎鎮村民吳女士緊緊拉著女兒的手,不停向德州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隊員道謝。
當天下午6點左右,藍天救援隊接到求助,趙虎鎮一名13歲女孩失蹤,請求幫助尋人。他們立刻派出20余名隊員,花了3個多小時尋找,最終在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找到了這名女孩。
這樣的事情對于隊員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成立5年來,德州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共參與救援任務220余次,開展尋人400余次,組織活動保障180次、社會培訓30次,總服務時長8.6萬小時,以無私的奉獻精神和過硬的作風嬴得了社會各界好評,獲得全國紅十字模范單位、全市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等榮譽。
“作為一支民間公益救援隊伍,所有隊員因有著共同的公益愛心而走到一起。做公益不分貧富,學雷鋒貴在長久,關鍵要有這份熱心。”隊長楊岸瑛告訴記者。藍天救援隊目前共有正式隊員、預備隊員及志愿者近千人,建成11支縣區分隊、1支道路救援服務隊、1支心理救援服務隊。隊員來自各行各業,有醫生、公職人員、個體工商戶,其中很多是退役軍人。平時他們和普通人一樣工作生活;一有召喚,立即集結,火速出發,不分黑夜白晝……
2017年冬天,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一位80多歲男性老人走失,疑似在河北省故城縣境內失足落水,隊員立即趕往現場,冒著嚴寒下水打撈;
2018年8月的一天,我市普降暴雨,城區多處路口積水嚴重,很多機動車被困,藍天救援隊立即召集60余人,部署在3個積水最嚴重的路口展開救援;
2019年,第9號臺風“利奇馬”登陸山東,藍天救援隊派出19人的隊伍,輾轉壽光等洪澇災害最嚴重的3個地方,轉移受災群眾、搶救物資、參與落水人員搜尋救援……
37歲的張翔2020年全年出勤1300多小時,是全隊目前出勤次數最多、時間最長的隊員,曾經連續4天堅守在現場參與救援打撈,有時候甚至剛下夜班就去出任務。有些同事不理解,但他心里清楚:“我們藍天救援隊的誓言就是少說多做、默默奉獻。群眾向我們求助,就是相信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
正是因為這種堅持,讓藍天救援隊志愿者義無反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他們派出2名隊員前往武漢黃陂物資倉庫,承擔捐贈物資的接收、登記、運輸和發放任務;2名隊員歷時38個小時,奔波1100多公里,將1000個醫療腳踏分類桶送達武漢。同時組織隊員到社區、單位及其他公共場所開展近百次義務消殺。先后開展兩次無償獻血活動,共有160余名隊員,獻血約2.4萬毫升。“疫情面前,只要國家和群眾需要,我們決不退縮,永遠沖在前邊。”楊岸瑛說。
隨著救援隊伍影響力越來越大,任務越來越多,對專業性的要求也越來越強。培訓部部長管運介紹,新人入隊必須參與隊內培訓,掌握救援、尋人專業技能,通過“引進來走出去”每年組織人員參與救護師、應急救援員、無線電操作等培訓,200余名隊員考取了紅十字救護員證書。“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在各種危機面前,竭盡所能地挽救他人。”近年來,藍天救援隊還積極與愛心企業合作,增加了道路車輛救援、空中安保、心理救援等服務內容。除了常年和110、119指揮調度中心聯勤聯動外,還與市公安局德城分局建立警民聯防機制,成立了“紅袖標”平安公益聯盟,承擔緊急救援、公益培訓、安保等任務。“雷鋒精神和藍天精神沒有什么不同,都是無私地去幫助別人。責任越大、肩上的擔子也越重。”楊岸瑛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藍天救援隊,志愿者胡景翔今年20歲,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他說:“入隊后我參加了多次尋人行動,每次成功尋人,讓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感動,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能夠通過自己的付出溫暖他人,很有意義,我一定堅持下去,把藍天精神繼續傳遞。”
□本報記者馬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