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縣桃園街道辦事處魯望農業大型養豬場
德州新聞網訊 大多數人聽到“養豬”這個職業,都忍不住捂住鼻子,往后退兩步。然而,位于平原魯望集團旗下的大型養豬場,防疫標準堪比“新冠疫情防控”,工人進入養豬場要事先隔離3天72小時,換三次衣服。養豬場的小豬仔夏天吹空調,冬天烤暖氣,就連吃飯、喝水都是智能自動化的操作。
4月14日上午9點左右,記者一行來到平原縣桃園街道辦事處吳家莊一處大型養豬場,這里就是由平原魯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35億元建設的祖代豬廠,設計存欄母豬2000頭,年出欄父母代種豬5萬頭,可向周邊地區提供優質仔豬50萬頭。
在場區,十多名工人正在完成基礎設施的安裝、調試,工人們生活區、活動區已經建設完畢,日常家具以及臺球案子、籃球架等娛樂設施三五天將安裝完畢。根據施工計劃,一周之內,這里將完成全部封閉。養豬場一公里以內也將設立消毒區,進入養豬廠的所有車輛全部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消殺。
據現場施工負責人張志平介紹,豬場實行嚴格的封閉隔離措施,養豬場都是封閉運行,嚴格管控人員和物資進出。所有員工都是兩個月輪休進出一次。輪休完進場前,都要在場外隔離點隔離3天,進場后再重復隔離一次。所有物資包括車輛進場前都要洗消、65度烘干;就連員工飯菜,也是做好熟食、經65度烘干后再送進場。
進入養豬廠,生活區、活動區、養豬廠區分布明晰,兩個人一間的標準間,KTV、籃球場等娛樂設施為即將入住的20余名工人提供了便利。進入養豬廠第一道門,更衣室、淋浴間、消殺等房間井井有條。沿著一條寬度大約1.5米的走廊,直通豬的“豪宅”。左側墻上一條高度3米左右的水簾,在炎熱的夏季將利用水循環的原理打造成一面水空調墻壁,通過右側墻面的自動換氣孔,將涼風吹到豬的臥室。在豬舍,每隔大約3米左右都有一個類似中央空調的出風口,冬季天氣較冷時,通過燃燒天燃氣取暖,吹到豬的身體上。幾個直徑2米左右的大型排風扇源源不斷地將室外的新鮮空氣吹進豬舍,使內部溫度始終保持在22℃-25℃之間。依靠感應的自動加水裝置,智能化的自動配料管道,在這里將先進的養豬產業體現地淋漓盡致。
“一條母豬場生產線,按照功能,一般劃分為后備舍、妊娠舍和分娩舍。按照崗位工種,我們有場長1位;技術員最多,有十余名,負責查情、配種、防疫、飼喂、洗消等主要一線工作;另外還有內勤、電工、廚師等行政輔助崗位。”養殖總監王丁科介紹說。
2019年以來,魯望集團就開始嘗試發展“211家庭農場”模式,即兩個人、一千畝地、一萬頭豬。通過“地上種糧——糧變飼料——飼料養殖——養殖產糞——糞肥還田——土壤改良——品質原糧”的循環種養模式,串起一條資源變廢為寶、向高質量發展要效益的“黃金鏈”。
“這種211家庭農場模式,就更有益于提高農場主的工作積極性。一個農場所有的收入減去成本,剩余的錢,農場主和公司對半分成,從而實現農場主和公司的雙增收。”農場種植經理何石寶說道。
據了解,平原魯望集團在桃園街道共規劃建設20個生態農場,農場都采用“千畝生態農場”運營模式,依托水肥一體化、物聯網、大數據共享系統等技術,通過種養結合、循環利用及產業鏈運營,在平原將打造2萬畝品質原糧生產基地,推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平原魯望集團生態農場只是平原縣大力發展綠色現代農業的一個體現。近年來,平原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與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合作,制定綠色生態農業生產標準,不斷調整優化畜禽養殖布局。依托魯望集團、牧原集團、峪口禽業等生態養殖項目,發展農牧結合、種養一體的循環農業,推動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讓綠色農業真正“循環”起來,將平原打造成優質高端農產品供應基地。
稽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