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根毛發鎖定真兇,幾滴血跡撥開迷霧。深耕警營22年,參與檢驗案件6000余起——仲建軍:讓物證“開口說話”
□本報記者董建新本報通訊員李杰
5月10日,初見市公安局物證鑒定研究中心副主任法醫師仲建軍,他正全神貫注盯著化驗儀器,不時記錄著什么。
身穿一身白大褂、說話不緊不慢,乍一看,仲建軍像一個化學老師,很難與“DNA專家”“法醫”等頭銜聯系到一起。
今年3月,仲建軍榮獲山東省“勇于創新獎”先進個人,是全省公安機關唯一獲此表彰的先進個人。作為全市法醫物證檢驗技術帶頭人,仲建軍22年深耕警營,牽頭組建壯大德州DNA實驗室、毒化實驗室,用高科技DNA技術,讓案發現場物證“開口說話”,為刑事偵查提供關鍵證據。
時間倒回1999年。此時,DNA實驗室技術在德州尚屬空白,同年,仲建軍從山東師范大學畢業后成為了一名法醫。考慮到仲建軍是學化學的,組建DNA實驗室的重擔責無旁貸落在了年僅24歲的仲建軍身上。
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學習,仲建軍靠查閱書籍,研究各地DNA實驗室建設的相關資料案例,終于啃下了這塊“硬骨頭”。2000年,在仲建軍的努力下,市公安局建成首個DNA實驗室,當年就利用DNA技術參與破案近百起。由于人手短缺,實驗室一度只有仲建軍一人,但他勤奮執著,默默無聞提升著實驗室水平。2014年,我市DNA實驗室、毒化實驗室順利通過了實驗室國家認可,跨入國際水平,并于2015年再次通過了監督評審。
作為一名法醫,需要在層層迷霧中尋找證據。在仲建軍辦公室,記者翻開早已泛黃的案件卷宗,曲折復雜的案情,讓人不由屏住呼吸。
2014年12月,慶云縣某村一條小河溝內發現一具女尸,經過現場偵查,確定發現尸體的地點并非作案現場,死者是被人殺害后拋尸,但是經過河水的浸泡,現場幾乎沒有留下有價值的物證。
然而,死者身上纏著的厚厚的透明膠帶引起了仲建軍的注意。他不顧陣陣尸臭,小心翼翼將一百多層膠帶一層一層揭開,一點一點檢測,最終提取到了4處DNA信息,為案件破獲提供了有力證據。
像這樣的案子,仲建軍不知道辦了多少。面對急難險重的特大案件偵辦,仲建軍始終沖鋒在前,憑借嫻熟的技術、豐富的資料、日益壯大的鑒定團隊,不斷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在緝捕重大逃犯工作中,仲建軍主動請纓,把DNA檢驗和數據庫比對作為追逃的新手段,開創利用親緣關系抓獲命案逃犯的先例。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設Y數據庫,摸索建庫經驗、制定建庫標準和規范,經過3年努力,建設完成覆蓋全市的數據庫,建設合格率率先達到100%。德州也成為全省唯一100%合格的地市。
“甘為孺子牛”,是同事對仲建軍的一致評價。為了工作,仲建軍一年到頭泡在實驗室里,最長時,他曾經1個多月沒有回家。曾經連續3個除夕夜,仲建軍都是在實驗室度過的。2015年,本以為能過一個團圓的春節,但大年初二發生一起命案,他又是5天沒回家。
多年來,仲建軍集命案現場勘驗、毒物毒品鑒定、酒精鑒定、DNA鑒定多項工作于一身,兼檢驗員、評審員、專家講師于一體,全身心投入到命案偵破和實驗室規范化建設中,參與檢驗案件6000余起,檢測檢材及樣本5萬余份,勘查現場800余起。近5年來,全市每年4000余份技術鑒定書,三分之二由仲建軍審核簽發,沒有一份出現過錯誤,準確率達到100%。多年來,仲建軍深入專業研究,在國內外雜志發表論文20余篇,承接主持3項公安部開放課題,獲得個人發明專利2項。
由于工作出色,仲建軍先后榮立個人一等功、二等功,榮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省人民滿意政法干警、齊魯最美警察提名獎、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談及榮譽,仲建軍顯得非常淡然,“22年的刑事技術生涯,對我來說是事業更是一份追求,我愿以我的努力守護公平正義,為平安德州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