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地方考察,總要看看農村、城市社區”。2021年6月7日,正在青海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寧市文匯路街道文亭巷社區,考察社區加強基層黨建、完善基層治理、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等情況。
關注民生小事的“解剖麻雀式”調研,背后有怎樣的思考?
一枝一葉總關情
西寧市文匯路街道文亭巷社區,書畫室、療養室、閱覽室、幸福食堂等一應俱全,既有老年人的好去處,也有孩子課后托管的好服務。
到社區調研,為的是“看看人民群眾生活得怎么樣”。社區,是城鎮居民生活的基本單元。居民家長里短、柴米油鹽,都在社區的一方天地。
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把社區各方面服務搞周到”,民生小事里有大情懷、大治理。
“辦事方便嗎?”“對社區環境滿意嗎?”“退休生活怎么樣?”……回顧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社區的點點滴滴,他看得細、問得細。因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做好“小巷總理”的工作,關乎社會治理、關乎國泰民安,看似芝麻綠豆大的事卻可能影響千萬家。
“黨中央高度重視社區工作,我們要改革創新基層治理,提高治理能力,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對社區定位,指明重點——“強化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讓社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
對社區建設,強調宗旨——“要堅持為民服務宗旨,把城鄉社區組織和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好。”
對社區情況,精準把握——“社區情況復雜多樣,群眾需求多種多樣,要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
對社區工作者,總書記寄予厚望——“社區工作者要履行好職責,切實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
便民服務、基層黨建、志愿服務、退休生活……一枝一葉總關情。對社區的關心、對民生的關切,彰顯的是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只有基礎堅固,國家大廈才能穩固
社區在國家治理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社區是基層基礎,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區,只有基礎堅固,國家大廈才能穩固。這一點,在去年以來的疫情防控中,尤其凸顯。
2020年2月,疫情防控吃勁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朝陽區安貞街道安華里社區,了解基層一線疫情聯防聯控情況,強調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一個月后,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北武漢市東湖新城社區,實地察看社區衛生防疫、社區服務、群眾生活保障等情況。總書記強調,堅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關鍵靠社區。
武漢“解封”當天,一封給武漢東湖新城社區全體社區工作者的回信,令無數人動容。
社區是預警風險的“窗口”,也是守好風險關口的關鍵。在城鎮疫情防控的不同階段,黨中央著眼社區工作,部署形成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強大力量,凝聚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偉力。
此后,關于社區治理,黨中央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明確,深化城鄉社區依法治理,在黨組織領導下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把基層的工作做好,這樣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無論是應對疫情、搶險救災這樣的突發性風險,還是應對日常治理中涌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只有社區基礎扎得牢,才能確保無論遇到何種變數,都能做到沉著應對、心中有數。
推動治理重心向基層下沉
回顧習近平總書記赴社區考察的細節不難發現,聚焦社區治理目的是推動治理重心向基層下沉,解決現實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基層治理“懸浮”問題,讓基層服務和需求更精準對接。
如何才能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治理現代化水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區治理的重要論述給出了答案和方向。
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引領作用——
總書記強調,“一個社區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強的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組織,把社區各方面服務搞周到,把群眾自治性的事情組織好。”
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
總書記指出,“社區工作是一門學問,要積極探索創新,通過多種形式延伸管理鏈條,提高服務水平,讓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總書記要求,“要把黨的惠民政策宣傳好,把社區居民和單位組織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
“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只有夯實基層治理根基,才能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好應對風險挑戰、贏得發展主動,才能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統籌:張毅
撰文:徐雋
策劃:杜尚澤
圖片來源:新華社(攝影:李學仁 燕雁,視覺編輯:賴向東、畢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