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魯邊區是山東抗戰初期形成的6大戰略區之一。在這里,冀魯邊區軍民英勇無畏、誓死抗爭,用生命和鮮血鑄成了“敢為人先、大愛為國、不屈不撓、團結奉獻”的冀魯邊精神。今天,我們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共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仍然要進一步弘揚冀魯邊精神,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新時代弘揚冀魯邊精神,仍然要敢為人先、開拓奮進。冀魯邊區共產主義思想傳播早,黨的組織建立早、活動早,創造了山東抗戰歷史上的“四個第一”: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是山東第一個抗日民眾團體和武裝,領導了省內第一次農民抗日武裝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東抗日第一槍,在樂陵創建了第一個縣級民主政府,充分體現了邊區軍民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底氣。多年來,樂陵市改革束縛發展的機制和體制,打破壇壇罐罐,拆除籬笆圍欄,看準了的事就辦,定下的事就干,國有平臺完成了轉型和市場化改革,經濟開發區率先實行“園區管委會+國有企業”管理運營模式,深化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累計爭取政府專項債券22.9億元,實施了棚戶區改造、教育均衡化建設、公共衛生改革等事項,辦成了一批原來想干而沒有能力干成的大事。實現新跨越,還應進一步弘揚冀魯邊精神,增強開拓奮進的膽識和魄力、敢為人先敢走新路的銳氣和闖勁,以改革“先人一招”、創新“先人一步”,把握工作主動權,增創發展新優勢。
新時代弘揚冀魯邊精神,仍然要同甘共苦、大愛為國。冀魯邊區軍民同仇敵愾,生死與共,涌現出無數英雄模范。“邊區慈母”馬振華為保證戰士們能吃飽肚子去打仗,讓自己饑腸轆轆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去討飯,不讓他們吃軍糧。深明大義的革命母親常大娘,為掩護戰士,挖成可容納近百人的地道,成為邊區三地委和靖遠縣委的機關駐地,毛澤東稱贊她為“大愛為國,革命母親”。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生動詮釋了邊區軍民魚水情深、同甘共苦的真摯情懷。冀魯邊區沒有山,人民群眾就是最大的靠山。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切實把出發點落腳點放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扎實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教育醫療提升、社會民生保障、生態環境治理等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成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時代弘揚冀魯邊精神,仍然要不屈不撓、堅韌自強。在八年全面抗戰的艱苦歲月中,冀魯邊區軍民用血肉之軀筑起牢不可破的革命陣地,70多名縣團級以上干部慷慨就義,10多萬基層干部、戰士和群眾為國捐軀,充分展現了邊區軍民不畏犧牲、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冀魯邊精神不僅是冀魯邊人民群眾克敵制勝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戰勝一切敵人、克服一切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當前,樂陵發展仍處于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經濟長期向好和加速崛起的勢頭沒有變,多年努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的成效還在不斷顯現。新時代新征程,還要進一步弘揚冀魯邊精神,拿出十足的精氣神,繼續堅持“單項工作爭第一、全面工作創一流”的工作標準,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勁闖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狠勁韌勁,沖在發展一線、闖在改革一線、干在實踐一線,在前進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成就。
新時代弘揚冀魯邊精神,仍然要精誠團結、忘我奉獻。冀魯邊區黨組織高舉抗日旗幟,團結改造國民黨進步勢力、地方實力派,組織動員回族群眾,共同抗戰。冀魯邊區回民支隊能征善戰,多次受到通令嘉獎,國民黨任命的樂陵縣縣長牟宜之傾其縣政府財糧積蓄支援八路軍,還有散盡家財的開明鄉紳、潛伏敵穴的“兩面村長”,不遺余力地為抗戰部隊提供物資援助,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愛國熱情和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凝聚力。近年來,樂陵立足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以“講規矩、講誠信、講正氣、講責任、講協同、講執行”為準則,建立了干部“三下沉”、中層干部輪崗、“雙掛雙提”等工作機制,創新實施了“風箏工程”“雁歸工程”,激發了干部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在全市形成了一個聲音喊到底、一份責任扛到底、一氣呵成干到底的強大合力。唯有團結才能凝聚力量,唯有奉獻才能凝聚人心。開啟新征程,仍然要進一步弘揚冀魯邊精神,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方方面面的共識,認認真真干好每一件事、認認真真對待每一天,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積小勝為大勝,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
冀魯邊精神永放光芒。樂陵市將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持續從冀魯邊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補充精神營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實干,開拓進取,為建設富美和諧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而不懈努力!
□中共樂陵市委書記樊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