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賀
7月14日至17日,2021年上半年全市高質量發展現場觀摩會暨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調研舉行。4天時間,一路走來,大家圍繞高質量發展,總結了經驗,看到了差距,各地你追我趕、實干爭先的昂揚態勢令人熱血沸騰、倍感振奮。
項目質量較往年進一步提高。今年能展示出投資數十億元以上“立縣”項目的縣市區比往年明顯增多,齊河縣的永鋒集團與寶武集團合作投資300億元興建德瑞智能制造產業園,成功入選省“十四五”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支撐項目。高新技術方面,各地涌現的“專精特新”項目令人目不暇接。禹城市艾蘭藥業項目攜手英國知名藥企主攻新型抗癌藥物;夏津縣總投資60億元的鴻泰鼎年產30萬噸萊賽爾纖維項目,引領當地打造世界級綠色纖維生產基地等,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項目建設全面增效提速。4月12日,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的雪榕生物四期日產102噸金針菇項目順利投產,該項目僅用1個月就正式開工,并在6個月內投產。德城區的億邁健康年產300萬套智能健康、運動康復系列健身器材項目,從落地到建成同樣不足1年時間。
動能轉換在發展中進一步加快。陵城區集中精力盤活既有項目、沉睡資源,推動中茂圣源等當地20家“雙10強”企業“老樹發新芽”。通過精準招商,上市公司富春環保成功“牽手”中茂公司,目前正在其停產舊址上打造多元化行業綜合產業園區。平原縣一方面在“雙招雙引”上求量變,一方面在既有工業項目上求質變,今年1至5月份當地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位居全市第二位,1至6月份該縣25家企業納稅實現翻番。
好項目紛至沓來,源于思想更解放、視野更開闊、思路更科學。齊河縣堅持跳出德州謀發展,以“省內看齊壽光,全國學習張家港”為目標,月月舉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簽約)儀式,簽約數、內資到位數均居全市首位。禹城市著力打造六大綠色發展體系,德州高新區獲評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成為全省唯一。上半年,禹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5%、39.19%、35%。
特色產業補鏈延鏈強鏈步伐加快,園區化發展是催生這一態勢的重要模式。今年特色產業園區如“雨后春筍”,在大多數縣市區迅速崛起:往往引入一個核心項目、搭建一個特色園區,很快就能吸引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前來落戶。慶云縣的高端體育裝備產業園1號車間剛剛投產,已吸引宇泰體育、漢永體育、皇冠體育等3家企業前來落戶,預計園區建成后可容納同類企業7家以上,年銷售收入將突破30億元。臨邑縣一舉引進上海惠沃盛、海寧強睿博等12個醫護產品項目,實施原材料、模具、研發、加工、物流等全鏈條布局,力爭建設全球最大的醫療防護產業基地。
起步較早的禹城市、樂陵市、齊河縣特色產業園區運作模式更是不斷出新。比如樂陵市通過與民企合作、獨立運作等途徑,探索出了“財政注資、運作項目、形成資產、覆蓋貸款、良性循環”的創新運作模式;禹城市的柒零新材料產業園以山東軍鈦鈦合金項目為核心,一改過去傳統合作模式,既招項目又引基金,充分借智、借力、借財,以基金引導產業落地,園區內生產的鈦合金錠在園區內即可進行深加工,其終端產品的價格,較最初的合金錠可提高百倍。
打造產業平臺,同樣是加速項目引進的重要舉措。寧津縣堅持產城融合,傾力打造的東部新區、南部科技金融創新區、西部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三個高能級核心平臺,累計引進一二三產項目50多個。1至5月份,11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居全市前3位,工業技改投資、工業用電量增幅全市首位。
持續優化環境,依然是做強產業集群的有效手段。武城縣堅持生產環境、生活環境一起抓,硬件環境、軟件環境一起抓,政風環境、民風環境一起抓“三個一起抓”,全力打造區域環境比較優勢。當地暖通空調產業,產業稅收連續3年增長30%以上,前不久還成功吸引海爾集團前來合作,為其生態賦能。
抓項目建設、“雙招雙引”,專業化往往更加精準高效。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憑借改制后更專業的隊伍、更專業的機制,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實現全面突破。對比之前,無論是在精準招商、項目服務、園區建設、企業扶持上均有新進展、新成效,特別是在引進項目數量、項目建設速度上均有不俗表現,經濟發展“主引擎”的作用日益凸顯。
通過4天觀摩,大家紛紛表示,將乘勢而上、真抓實干,繼續強力推進項目建設,著力抓好招商引資,努力提升產業層次,大力加強載體建設,合力抓好環境保障,為我市在“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