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他為了生計賣菜,卻從不缺斤短兩,從不抬高菜價,為了群眾方便,免費送菜上門。塘沽區古林里菜市場的南首,有一戶菜攤旁豎著一塊寫著“真材實料,良心買賣”的牌子。這個菜攤的攤主就是三屯村村民張富民。
張富民,男,1969年9月出生,慶云縣崔口鎮三屯村村民。張富民自幼家庭困難,從小成績優異的他并沒有像富裕家庭的孩子一樣有機會考上好大學,謀一份好的工作。由于家中孩子多,他作為家中的老大,父親讓他早就輟學幫助家里分憂,張富民幫人干過苦工、做過重勞力,為了家里他從來沒有喊過累叫過苦,多年以后,年邁的父親對他說,最后悔就是沒能讓張富民上學,不然也可以有更大的出息。
生活的重擔并沒有壓倒這個堅強的漢子,看著弟、妹慢慢長大成人,他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他遠赴天津塘沽區,干起了賣菜的營生。新人初來乍到,張富民靠著自己的誠信和善良,得到了周邊商戶的認可,得到了附近居民的認可,都愿意到他那里賣菜,都愿意和這個憨厚的張大哥聊幾句家常。幾年來賣菜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他說做事先做人,做得是金錢的生意,卻不能虧了良心。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有一次一個客戶買完菜,忘在了菜攤上一個黑色的兜子,他打開一看里面滿滿6沓人民幣。張富民馬上把黑兜子保管好,然后和保安聯系察看監控,調出失主的影像資料,然后帶著影像資料找到公安局,民警積極幫助尋找失主。失主很快就得到消息,失主帶著厚禮找到張富民,失主說:“這是父母給借的買樓錢,等著交首付款,沒想到被自己整丟了,幸虧張大哥拾金不昧。張大哥真是救了我的命”,失主要拿出一部分現金來感謝張富民,他拒絕了失主的禮金,他說,這個時候誰都會這么做。“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高尚品質和崇高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這是張富民對誠信的堅持,對社會責任的體現。
在張富民身上,像這種誠實守信的事還有很多,多年來,他早已將誠信作為一種理所當然的行為,做事不貪小便宜,遇到事講究公道心。因為,他覺得只有這樣做心里才能踏實,生活才覺得充實。他在菜市場多租的一塊地段售賣已經收拾好的菜品,上面標上價格,旁邊只放了微信二維碼,每天賣的菜和收的錢都不差毫厘,張富民說這就是咱們的新時代農民,我把菜收拾好,大家信任我,我也信任大家,我喜歡這充滿信任的感覺。
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的高尚義舉,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張富民事跡在當地已經傳開,受到了附近居民的廣泛稱贊。當被問及“怎么會把誠信看的那么重要?”時,張富民回道:“人無信不立,一個人沒有誠信怎么能在社會上立足,一個社會都不講誠信那該是多么可怕。”質樸的言語透露出他對誠信的敬畏和尊重,更展現了一個賣菜農民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