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運河保護利用工作全面啟動
以水為媒 文旅融合 “活 ”起來
京杭大運河德州段 。 記者 王志偉攝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張志寧通訊員張倩)“蘇祿文化博物館內擁有中國境內唯一 一座保存完整并有后裔守墓的外國國王陵墓,是中菲兩國傳統友誼的見證。相信伴隨著大運河保護利用工作的開展,這個故事會更廣為傳頌。”9月3日,剛一走進德城區蘇祿文化博物館,該館宣教部主任、蘇祿東王第十九代后裔安靜便詳細講解起蘇祿王與我國的歷史淵源,并表示作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他們將打造以菲律賓風情、伊斯蘭文化為背景,集休閑、旅游、文化展示于一體的風情園,進一步提升德州旅游產業文化底蘊。
德州因黃河而生,因運河而興。1400多年前,隋煬帝“詔發河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永濟渠”,德州拉開了運河文明的序幕。京杭大運河德州段由衛運河和南運河組成,從德州市區及武城、夏津境內穿過,雖歷經變遷,但保存基本完整,目前仍然承擔行洪、排澇和輸水等重要功能,是大運河沿線城市中保存最好、最具原生態的古運河河道,也是山東段中唯一一段千年運河。承厚重歷史底蘊,大運河德州段沿線保留了良好的生態面貌。因當年運河漕運而興起的文物古跡以及古老文化民俗遺存仍星羅棋布,承載著運河文化的氣息。
近年來,我市以水為媒,持續推動運河遺產保護利用,先后建成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德百溫泉度假村、董子園風景區、四女寺風景區、蘇祿文化博物館、九龍灣生態園、九龍灣公園、運河文化廣場、運河古玩街等文旅項目,大批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文化再現了古老運河深厚的積淀。
為進一步加強大運河保護利用,我市成立大運河保護利用指揮部辦公室,按照市委重點項目掛圖作戰總體部署,大運河保護利用工作全面啟動。圍繞保護開發,指揮部先后4次召開會議,推動工作快速開展。同時,組織指揮部全體成員到德城、武城現場踏勘調研。
不僅市級層面各項工作正在快速推進,各相關縣市區和部門工作也如火如荼開展。在規劃方面,武城縣組織編制了《四女寺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規劃打造以水為紐帶的集文化體驗、水鄉休閑、水工游樂、田園度假、濕地休閑、溫泉養生于一體的運河田園旅游休閑度假區。到今年年底,完成北起冀魯交界的二屯鎮第三店、南至四女寺水利樞紐,全長45公里的總體規劃設計;10月底完成規劃范圍內征遷調查摸底、政策制定工作。此外,當地還將深挖運河文化,完成《德州運河文化叢書》出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