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陳蘭蘭付厚賢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 為了建立更高效、智能的社會大救助體系,我區探索創新村級協理員主動發現救助機制。“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協理員入戶走訪,幫孩子申請了補助。”9月3日,邊臨鎮社會大救助工作站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將一面印有“精準助殘行善舉扶貧濟困助村民”的錦旗送到了工作站站長劉衛曉的手中。
這位特殊的客人是67歲的蘆玉芬,家住邊臨鎮王連榜村。她的兒子王文財、兒媳劉榮妮均是聽力言語一級重度殘疾,無業,雖然享受低保,但面臨的生活負擔很重,還有一個8歲的孫子需要撫養。村級協理員王新鑫在村里走訪時了解到這一情況,根據鎮上每月培訓的內容,初步認定蘆玉芬的孫子王明帥符合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條件,并在“德救助”微信小程序中給他提交了救助申請,后期通過鎮工作人員的走訪核實,認定其孫子符合救助條件。“從9月份開始,孩子每年可以領到近兩萬元的補助,大大減輕了家庭的負擔。 ”劉衛曉說。
由于救助政策涉及15個職能部門42項救助事項政策,各項救助政策交叉繁雜,困難群眾受文化程度、年齡過大等因素制約,存在對應享受的救助政策不了解、或者不知道找誰申請和從哪里申請等多種問題。為了建立更高效、智能的社會大救助體系,我區探索創新村級協理員主動發現救助機制,每個村設立村級服務站,配備935名村級協理員,依托村級協理員對困難群眾進行入戶走訪和評估,對急難家庭進行信息收集和反饋,依托社會大救助系統,準確快速傳遞救助信息。協理員還可以通過系統預警識別,根據平臺推送,對困難家庭指數情況進行主動排查。對因受自身能力所限、不了解相關幫扶政策、想不到或者無力去主動求助的困難群眾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救助”。
在丁莊鎮社會大救助工作站站長宋清斌看來,村級協理員主動發現救助機制的順利實施,與協理員的素質密不可分。通過加大業務培訓、嚴格選聘、細化考核考評等方式增強協理員主動發現能力必不可少。“鎮上工作站一共5名工作人員,很難做到了解每個村的情況,村級協理員常駐本村并熟悉本村村情能夠及時掌握本村內困難家庭變化情況,確保困難群眾得到妥善救助。 ”宋清斌說。鎮上每月10日都會對協理員進行業務培訓,經過培訓,鎮上27名村級協理員對42項救助政策了然于心,并能熟練掌握“德救助”小程序的操作,十幾分鐘就能完成救助程序的申請,大大提高了救助效率。“區救助服務中心自成立以來,成功辦結救助事項3000余件,其中通過村級協理員主動發現幫助辦理救助事項達1000余件,下一步將提升村級協理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使群眾享受救助政策更便捷、更順暢。 ”民政局黨組成員、社會救助服務中心主任劉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