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優化經濟結構,提升企業競爭力,探索出一條科金產融合創新之路。2021年前11個月,全市50強企業產值同比增長27%,高于全部規上企業增速4.8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5%,高于全部工業2.6個百分點;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45.5%,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量同比增長53%。
廣搭平臺
“牽手”600余大院大所
1月4日,在海力達模塑有限公司,一批新下線的醫療CT模具整裝待發。“借助先進技術,產品性能和質量大幅提升,醫療裝備產品營業額占比30%。”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桂云說。
海力達公司位于運河經濟開發區,是一家高分子材料模具生產企業。2021年初,為提升產品附加值,公司決定調整產品結構,向醫療設備領域進軍。在市、區兩級科技部門幫助下,他們與山東建筑大學聯合成立“博士工作站·產學研基地”,產品精度誤差控制在0.001毫米內,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政府助力,搭建合作平臺,全市1853家企業與600余家大院大所建立了合作關系。我市成立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從企業技術需求出發,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集聚優質創新資源,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主線,相繼出臺《關于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的實施意見》《德州市科技成果轉化補助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力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與此同時,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每年從企業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等需求端發力,充分發揮載體平臺的聚集作用,通過載體建設聚人才、引成果,促創新、帶產業,為更多企業植入“科技芯”。另外,篩選出適合我市產業發展、符合企業需求的項目和成果進行精準轉化。項目確定后,圍繞創業孵化、科技金融等環節提供全過程服務,切實打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車間的通道,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招才引智實現新突破,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2021年,全市新增4家院士工作站;大國重器有限公司德國專家獲中國政府友誼獎,實現我市招才引智工作重大突破;百多安有限公司“血管通路數字診療關鍵技術體系建立及其臨床應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泰山體育集團“高端體育裝備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創新產品
企業發展“不差錢”
米科思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位于齊河縣經濟開發區,是我市一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產品主要用于山體修復和建筑垃圾處理。近年來,企業市場份額不斷擴大,面臨資金占用大、貸款期限短的困境。“實行‘主辦行+中期流動資金貸款’后,齊魯銀行齊河支行成為我們的主辦行,很快就發放了3年期流動資金貸款3600萬元,為企業研發注入了充足資金。”公司總經理吳潔平說。
吳潔平提到的“主辦行+中期流動資金貸款”是2021年6月人行德州市中心支行與市工信局共同推出的貸款新模式,通過主辦行制度增進銀企互信,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讓銀行“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通過延長中期流動資金貸款期限,緩解企業頻繁“倒貸”難題。2021年前11個月,全市金融機構與155家科技型企業建立了主辦行關系,發放中期流動資金貸款約5.6億元,為企業節省融資費用240余萬元。
為推動更多企業向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我市實施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三年雙翻番行動,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確定127家上市后備企業,組織證券交易所、券商投行加強對上市后備資源企業的指導幫扶,聯合有關部門為擬上市企業出具相關證明文件。經積極推動,全市3家企業上市輔導備案申請獲受理,上市公司達11家;掛牌企業累計達331家,實現縣域全覆蓋。我市金融部門還充分發揮市級引導基金杠桿作用,積極推動民生基金、東興資本、灣區金融服務與市級引導基金建立合作關系,共同發起設立各類股權投資基金。
為破解銀企雙方信息不對稱、企業難以提供有效抵押物等難題,市國有金融控股集團專門成立了德州市智慧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建設運營“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23個市直部門、單位逐一對接。截至2021年底,全市37家銀行機構已全部入駐平臺,發布金融產品和服務101項,通過平臺認證接入企業218家。平臺累計完成企業融資60筆,融資金額19.19億;與全市農商行合作個人線上秒批秒貸產品——“慧德e貸”授信服務74641筆,授信金額46.5億元。
去年12月24日,我市啟動省級金融資源暢通示范區創建工作,工商銀行、人保財險、民生證券、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等7家金融機構與市政府簽訂了支持省級金融資源暢通示范區創建戰略合作協議,民生基金與市金控集團簽訂了新興產業母基金合作協議,進一步暢通金融資源流通渠道。
精準施策
專精特新企業“加速跑”
去年12月14日,市工信局聯合齊魯股權交易中心、青島銀行德州分行舉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投貸聯動對接會,政銀合作,幫助參會企業了解、進軍資本市場。
2020年,市委、市政府出臺《德州市支持新型工業化強市20條意見》,在鼓勵企業創新發展、提質增效、做強做大、智慧賦能、產業集聚、能力提升等6個方面支持企業發展,明確對新認定的國家專精特新企業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2021年,將原“20條”進行升級,新增對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近年來,累計為企業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資金1125萬元,省瞪羚企業獎勵資金480萬元、“小升規”企業獎勵資金170萬元。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則,我市出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實行動態管理、定期復核,并建立專精特新“小巨人”后備企業培育庫。
我市金融部門創新開展小微企業信用保證試點,累計收集需求企業180家,已辦理信用保證貸款2759萬元。成立專精特新“小巨人”服務聯盟,德州遠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17家單位作為聯盟單位,在管理咨詢及技術創新服務、商標專利及資質認證服務、金融融資擔保服務、財務稅務咨詢服務、法律及維權服務、創新創業輔導服務、信息化數字化電子商務服務、物流及其他服務等八大領域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升服務質量。
因需施策、精準幫扶,全市累計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88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56家。企業平均擁有發明專利4.5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軟件著作權2項。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張志寧 唐曉穎 通訊員|畢立紅 王沖
編輯|秦超
審核|馮光華 終審|尹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