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在山東會堂隆重開幕,省長周乃翔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這份干貨滿滿的報告中不乏“德州元素”,體現出省政府對于德州的重視與期望。
01
《報告》提出,我省自主設計、研發、制造的國內首臺智能雪蠟車交付國家隊。
去年10月27日,由山東省研制的北京冬奧會雪蠟車正式交付國家體育總局。這是中國第一輛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雪蠟車,將助力中國滑雪健兒出征冬奧會,并長期服務國家隊。其中,德州市的泰山體育產業集團參與實施了項目立項和主要設備研發、集成工作。
02
《報告》提出,黃河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出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劃定沿黃九市陸域生態紅線。
黃河在德州境內總長62.5公里,近年來,我市依托沿黃區位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突出創新驅動,打造黃河流域水資源高效利用示范區,努力在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中,譜寫德州篇章、貢獻德州力量。去年,我市新開工74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涵蓋了生態保護、文化旅游、創新發展等領域,總投資943.94億元。
03
《報告》提出,支持德州建設“噸半糧”市。
去年,德州正式啟動“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在全市確定了30個重點鄉鎮,力爭用5年時間,在全國建成第一個大面積“噸半糧”示范區,帶動糧食產業綠色高質高產高效發展。為此,我市實施了現代種業提升、高標準農田提升、耕地地力提升、增產技術模式集成推廣、現代農機裝備提升、科技服務網絡提升等“六大工程”。市級每年列支不少于1億元,縣級每年列支不少于1000萬元,用于“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并將“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工作列入縣(市、區)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
04
《報告》提出,建設耐鹽堿植物種質資源庫,推動大豆、苜蓿、藜麥等栽培種植實現新突破。
去年11月,德州印發《關于加快全市大豆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我市建成全國重要的大豆產業產品研發生產供應基地,形成百億級大豆產業發展集群,建設中國大豆產業發展“新高地”。《意見》提出我市大豆產業要實現的3大目標任務和8項重點工作,計劃成立大豆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推出5項支持政策,我市大豆產業發展迎來重要機遇期。
2020年7月,齊河縣4500畝藜麥大面積種植成功,這是高海拔極端環境生長的超級谷物藜麥在我國華北平原地區首次規模化試種成功。齊河把藜麥產業發展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有力抓手,開展藜麥從良種培育、繁育到推廣種植等全產業鏈發展,力爭藜麥產業成為齊河的農業優勢產業。目前,已建立山東藜麥產業研究中心,建設改造快速育種實驗室和藜麥展廳,培育出20多個優良品種,產量是高原地區的2倍。
05
《報告》提出,推進煙臺、臨沂、德州、菏澤4個省級新區破題起勢。
去年11月22日,經省政府同意,《德州天衢新區發展規劃》印發實施。天衢新區規劃面積417.68平方公里,以打造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區、魯北智慧活力新城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為戰略定位,將構建“一軸、兩翼、三組團”的總體布局和“一環三廊”的生態布局。 到2025年,新區地區生產總值計劃突破650億元,占全市總量的16%,增長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常住人口突破50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6%,綠色低碳、文化繁榮、智慧宜居的現代化城區基本建成。 到2035年,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市總量的30%以上,“四新”經濟占比達到85%以上,全面建成綜合實力強勁、創新活力凸顯、人民幸福滿意、產城深度耦合、城市品質卓越的智慧活力新城區。
06
《報告》提出,謀劃推進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
今年1月,《德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方案》印發,在山東省運河沿線五個地級市中率先印發實施方案。《方案》明確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和空間布局,確定了加強文化遺產系統保護、推動運河文化創新發展、推進河道水系治理管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促進城鄉區域統籌協調等6個方面的重點任務,提出將德州打造成為千年運河古貌原真城市、國際文化融合典范城市和世界文化遺產展示優秀城市,塑造“千年運河·好運德州”城市品牌,助推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建設。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編輯|張曉航
審核|張曉航 終審|朱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