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去年開展“戲曲進鄉村”演出8855場,發放消費券130萬元—— 夠味! 家門口的“文化大餐”
平原非遺民俗牛斗虎。記者劉振興攝
臨邑大秧歌。記者劉振興攝
□本報記者馬樂本報通訊員王金鑫
熱鬧的鑼鼓嗩吶伴奏、俏皮的“毛驢”盡情表演。1月20日上午,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州跑驢“跑”進德城區新湖街道聚秀城小區,惟妙惟肖的演出讓居民大飽眼福的同時,也增添了濃厚的節日氛圍。“演出喜慶又熱鬧,真是太好看了。”居民孫愛英高興地說。
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文化惠民活動越來越豐富、公共文化服務越來越精準高效……近年來,我市堅持“立足文化惠民,情系文化民生”的工作方針,將文化惠民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緊密結合,不斷探索便民、惠民文化服務新舉措,將文藝為民、文化惠民落到實處,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活動有場館文化設施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對于家住德城區金谷園小區的王慧玲來說,近期最高興的一件事就是小區南門外新開了一家城市書房。“藏書有4000多冊,全部都是新書,很多都適合孩子閱讀,而且借閱全部免費,有種如獲至寶的感覺。”王慧玲說。
2021年以來,我市大力推進城市書房建設,傾力打造城市“15分鐘閱讀文化圈”,目前在全市共建成17家城市書房。“城市書房是圖書館閱讀空間的延伸,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集圖書借閱、自修學習、公益培訓等文化服務功能于一體的多元知識空間,極大提升了城市文化內涵。”市文旅局公共服務科科長張俊霞說。
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平臺,是文化惠民、服務民生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市通過加大經濟投入,市級形成博物館、蘇祿文化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大劇院“五館一院”格局,并著力提升文化服務效能,讓市民盡享“文化紅利”。市文化館堅持以群眾文化需求為導向,連續7年舉辦“德藝課堂”全民藝術普及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聲樂、器樂等18個藝術門類,充分滿足了群眾不同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過去想看國際國內的高水平演出,只能去北京、濟南等大城市,自從有了德州大劇院,咱老百姓在家門口也能欣賞到眾多國內外的優秀演出。”見證了德州文化場館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市文旅中心大劇院管理科主要負責人杜軍感觸良多。
對于農村基層,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日益健全完善,實現了縣市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街道)有文化站,村(社區)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目標,鎮村兩級文化設施建設和服務效能走在全省前列。
“2022年,我們將市級三館建設列入工作日程,成立項目建設指揮部,掛圖作戰,爭取盡快
開工建設。”張俊霞說。
演出可點單把戲送到百姓心坎上
1月20日,德州市京劇團的演員們在劇團排練廳認真練習著基本功,唱念做打一項不落,排練市級春晚演出的同時,也為新一年的“戲曲進鄉村”演出做準備。“2021年,我們團共送戲下鄉和戲曲進校園147場次,覆蓋全部縣市區,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市京劇團團長卓偉介紹,“最近不少村民給我們打電話,要求在他們村子多唱幾場。”
“戲曲進鄉村”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我市文旅部門已連續7年開展此類活動,除市直三團外,各縣市區結合當地實際,創新方式方法,打造特色亮點,把好節目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
平原縣整合縣鄉村三級文化資源,建立“三重覆蓋”工作機制。縣級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請有實力、有資質的演出團體承擔演出任務,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發動鎮街文化站積極培育莊戶劇團,組織優秀莊戶劇團在轄區內的社區和村莊演出,實現“第二重覆蓋”。鼓勵全縣213名文化管理員發掘鄉村文化
人才,積極搭建演出舞臺,以村級為補充實現“第三重覆蓋”。
要想讓群眾為文化惠民“點贊”,先要讓群眾“點單”。我市堅持“訂單式”服務,通過發放征求意見卡,了解群眾需求,精心篩選出群眾喜歡的優秀作品安排演出,把戲送到百姓心坎上。“寧津雜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老百姓點單率很高。我們的演出便以縣雜技團為主力,將精彩的雜技演出免費送到老百姓家門口。”寧津縣文旅局文藝科工作人員王君霞介紹。
2021年,我市累計開展“戲曲進鄉村”惠民演出8855場,全市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75.66%,受益群眾26.6余萬人。
消費能補貼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感謝一元觀影活動,讓我有機會帶著孩子一起去魯信影城看了一場電影,孩子開心極了。”環衛工人郭鑫不住夸贊。
郭鑫口中的一元觀影活動,是我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季的組成部分。活動面向環衛工人、人民教師、勞動模范等,撬動社會金融資金注入,定向發放消費季文旅惠民消費券23萬元,最終觀影價格補貼至一元錢,讓利于廣大基層群眾,實現了惠民便民成果共享。
我市連續5年開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季活動,以“主題活動+文化消費”的形式,豐富了文化旅游供給,吸引群眾參與,釋放了文化旅游消費潛力。剛剛結束的第五屆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季,我市創新開展了“兩節兩影一游”活動,其中,“兩節”即“奧萊之夜”文化旅游節和直播惠民消費節,“兩影”即一元觀影活動和紅色電影進社區展映活動,“一游”即研學旅行線路產品研究開發工作,均取得明顯的惠民成效和帶動作用。去年,發放消費券130萬元,舉辦消費季活動465項,共計7515場次,參與人數達277.6余萬人,帶動直接消費1.3億元,間接消費6.3億元。
此外,我市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投資100萬元建設德州市文化云平臺。全新上線文化藝術普及資源庫,整合了公共文化藝術資源2000課時、有聲讀物數據庫5500課時、市民課堂學習資源2900課時、文化教育資源4.6萬課時,市民登記注冊后,可以免費觀看學習,極大方便了公眾對公共文化信息的查詢以及對資源的利用。
“網絡平臺做紐帶,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與百姓零距離。”張俊霞說,“目前我們通過文化云平臺與國家、省平臺實現了互聯互通,下一步將提檔升級,積極與各縣市區基層文化館站、文化服務中心數字化文化服務對接,真正讓文化信息資源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