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科學分析、準確把握德州在新征程上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闡明了德州發展面臨的挑戰、機遇和使命,工作總結“增底氣”、規劃目標“顯豪氣”、路徑舉措“鼓士氣”、選人用人“有銳氣”,符合上級精神、德州實際、群眾期盼,催人奮進、激發干勁。禹城市將認真貫徹落實市第十六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大會提出的“五個走在前,七個爭上游”的要求,扎實開展“求實創新年”活動,以求實把牢方向,以創新提振速度,激勵全市黨員干部群眾唯旗是奪、事爭一流,推動禹城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走在前列。 產業發展上求實創新,建設高端制造業新城。報告指出要推動德州高新區擴容提質,建設市縣級技術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全力建設區域科創高地。我們將強化產業、項目、平臺三個支撐,為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打造強勁引擎。大力推動產業倍增,實施產業集聚提升“雙十”工程。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堅定不移推動創新驅動。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全力爭創省級科技強縣,推動高新區在全國爭先進位。扎實推動中央創新區、科創新區系列項目建設,鼓勵企業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同比增長20%。
財源建設上求實創新,全力以赴筑牢根基。聚焦“三三倍增”目標,力爭“十四五”期間財政收入“三年漲一半、五年翻一番”的目標提前完成。突出效益導向,提高項目畝均投入和產出;加強國企改革,盤活國有資產資源,實現實體化運營,提升盈利水平。加強政府資金績效管理使用,嚴格政府項目招投標、采購等工作,最大限度節省開支,把錢花到刀刃上,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財政監管、審計監督力度,提升國有資產、企業監管能力,綜合施策降低政府債務率,有效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
產業環境上求實創新,打造近悅遠來高地。發揮區位交通優勢,全面優化營商環境,聚天下資源為禹城所用。對標國內最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各類事項集成辦理,持續叫響“禹快辦”品牌,堅持項目經理、首席服務專員制度,形成“優化環境受褒獎、破壞環境受懲治”的鮮明導向,確保項目有人管、快落地、早見效。加強企業梯次培育、企業上市融資步伐,深化“標準地”改革,全力南融北接,搶抓德州支持高新區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聯動區的機遇,承接京津冀和濟南的成果轉化項目、總部經濟項目,以及產業轉移項目,集聚產業發展動能,實現與濟南的同城化發展。 鄉村振興上求實創新,打造禹城振興樣板。聚焦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堅定不移走好“三化共進”路徑,爭創省級現代農業強縣和國家現代農業園區。全面推進“噸半糧”產能創建“13645”行動,實施大豆振興“123”工程,打造中國大豆產業之都。叫響“禹種不同”品牌,做強“玉米、大豆、小麥、奶業”四條特色產業鏈。建設宜居鄉村,打造“1+2+10+20”中心鎮、中心村體系,形成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鄉村振興新局面。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整村重建、整村改造、連片改造、集中居住模式,激活 “沉睡資源”。 共建共享上求實創新,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加強城市建管,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推動“五區聯動”,實現東部科創新區、西部商貿文旅新區、南部農科生態新區、北部高鐵新區、中部老城區建設更新同步推進。抓好“兩個繞城”,加速濟南大西環、大北環禹城段進度,建設繞城高速;實施環城全程馬拉松賽道、施女湖水源地工程等項目,建設繞城水系。保障改善民生,讓群眾幸福感更可持續,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集中力量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難題。 黨的建設上求實創新,筑牢堅強政治保障。倡樹“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全面建設“五型”機關,弘揚“個人為集體鋪路、局部為全局鋪路、當前為長遠鋪路”的“鋪路型”精神,打造“鋪路型”干部、建設“鋪路型”班子。依托現代產業學院,每月開展產業大講堂,開展“領導干部上講臺”“業務大比武”活動,力促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轉變。提升基層組織“戰斗力”,筑牢干部作風“壓艙石”。用好“廉系群眾”大講堂宣講平臺,引導黨員干部嚴守黨紀、崇廉尚廉。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四風”,更好發揮巡察利劍作用,全面推進減負增效,持續鞏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楊德林 通訊員|白聰聰 張宇
編輯|高紅巖
審核|張曉航 終審|朱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