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交通路網四通八達。劉克政攝
□本報記者石秀秀
現代物流是國民經濟大動脈,是聯系生產和消費、城市和鄉村的紐帶,在國民經濟和地區經濟中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和帶動性作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現代物流樞紐城市,推動經濟通道向通道經濟轉變,再造現代版“九達天衢、神京門戶”。
德州是山東北大門、京津入魯橋頭堡,具有南上北下、西進東出的交通區位優勢,有發展通道經濟和物流業的巨大優勢。如何讓流量變“留量”,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行了熱議。
大交通暢連,區位優勢再升級
交通運輸是現代流通體系的基礎依托,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紐帶,在優化產業布局、提升流通效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過去5年,我市累計完成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資310億元。石濟客專、齊河黃河大橋、京臺高速德齊段改擴建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先后建成并投用。“德州境內公路通車里程達2.2萬公里,居全省第4位。京滬高速、京臺高速、德上高速、濱德高速、青銀高速、濟聊高速6條高速公路形成‘三縱三橫’高速公路網,石濟客專、京滬高鐵、京滬鐵路、石德鐵路、德龍煙鐵路、邯濟鐵路6條鐵路形成‘三縱三橫’鐵路網。”市政協副主席、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齊永軍介紹,目前鄭濟高鐵(齊河段)、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西環等在建項目穩步推進。
市人大代表王軍偉來自史丹利化肥(平原)有限公司,他深刻感受到,交通暢連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2007年選擇落戶平原,就是看中了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出了企業5分鐘就能上高速,讓我們的產品以最快速度交付到農戶手中。”王軍偉介紹,縣域高速路網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企業騰飛。如今,該公司產品年銷售量增長到50萬噸,輻射魯西北、華北地區以及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
為提速交通強市建設,我市出臺實施意見:今后5年,計劃投資超400億元,到2026年力爭建成“四縱五橫”鐵路網、“七縱五橫”高速公路網,建設完善“五縱五橫四射三連”國省道網,新改建農村公路3000公里以上,交通強市建設全面起勢。加快構建“123”客運網和物流網。“123”客運網,即京津冀和省會經濟圈1小時內通達、省內其他城市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通達;“123”物流網,即省內1天送達、國內2天送達、國際主要城市3天送達。“依托日臻完善、縱橫交錯的大交通暢連網絡,為德州發揮區域優勢,大力發展通道經濟,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奠定基礎。”齊永軍如是說。
大流通帶動,短板變成“潛力板”
“作為交通樞紐城市,本應該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然而,長期以來物流恰恰是我們發展的短板。”市政協委員回曉敏表示,通道不暢、物流成本偏高、城市吸附力偏弱,讓德州成了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過路站。
回曉敏是德州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教授,她曾進行過相關調研。“德州鐵路資源豐富,占全省9%,可通達全國200多個城市,已開通運營20條鐵路專用線。”她分析說,但與公路物流運輸相比,鐵路物流運輸比重僅占3%,直接導致了我市物流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本地物流業發展。
在回曉敏看來,想改變這一現狀,就要把發展通道經濟作為“主打戲”。她建議,德州可對標借鑒江蘇徐州大交通暢連經濟模式,形成以“鐵路經濟”為主,“公路、水運、航空”為輔的公鐵空水聯運經濟新模式。
“鐵路在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市人大代表、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大山也表示,要發展通道經濟,我市急需調整運輸結構,大力推動“公轉鐵”,將公鐵聯運、海鐵聯運作為全市物流業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作為我市主城區第一家采取公鐵聯運方式的物流企業,山東黑馬集團山河物流園充分發揮鐵路集裝箱物流運載量大、接卸效率高、運輸成本低等優勢,不到兩年時間,接卸達700余列、240余萬噸。
“山河物流園是在原黑馬集團八里莊煤場基礎上轉型發展而來,自有鐵路專用線1050米。2018年,我們配套建起了鐵路物流港中心,承接范圍從煤炭擴大到了鋼材、建材、農資等集裝箱大宗物資的接卸、裝運、倉儲。”市人大代表,山東黑馬集團執行董事長、總裁劉輝東介紹,鐵路集裝箱物流與公路物流相結合,在壯大貨運總量,為物流企業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還能為我市的工業、農業等有大宗物資運輸需求的企業提供服務,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貨物周轉率,增強企業競爭力。“僅去年一年,山河物流園為在此裝卸的工業企業降低物流成本多達30%左右。”劉輝東介紹。
近年來,我市搶抓國家發展物流經濟的政策機遇,借力區位交通優勢,吸引了多家交通中轉型、城市快消型、國際陸港型、多式聯運型等中大型物流企業聚集。去年以來,出臺一系列政策,瞄準建設現代物流樞紐城市,努力變區位通道優勢為產業經濟優勢。“目前,德州以濟鐵齊河物流園和平原物流園等為試點,打造了物流集散中心,形成‘運、儲、產’一體化高效鐵路園區,通過增加產業附加值,留住貨源和稅源。”王大山介紹。
大產業聚勢 ,賦能高質量發展
采訪中,市政協委員、市物流業聯合會秘書長劉培強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我市物流業主要指標呈現“總體活躍、較快增長”態勢,社會物流總額突破1.1萬億元,增速超過20%;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5.2%,比2020年全年下降0.4個百分點。
同時他表示,我市物流業發展尚存在一些問題:缺乏大而強的規模性企業,物流園區規劃分布缺乏統籌,園區基礎較薄弱,物流新業態發展緩慢等。“交通優勢轉化為物流優勢,通道優勢轉化為通道經濟優勢,其中最重要的是通過園區形態實現。因此,物流園區的規劃與布局十分重要。”劉培強說。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著力破解物流“瓶頸”,各縣市區至少新建或改造一個綜合物流園區,著力引育5A級物流企業,持續降低物流成本。
作為“三三倍增”行動計劃的新興服務業之一,我市將大力招引物流頭部企業、推進重大項目建設。2021年全市簽約開工傳化物流集團、日日順物流和京東物流等全國百強物流企業3家;同時加快建設德州金茂源縣鄉村配送中心二期項目,將該中心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最大的綜合性、示范性、引領性的快遞分揀集散中心。
海爾(禹城)日日順智慧物流科技產業園項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日日順是海爾集團旗下綜合服務品牌,是全國百強物流企業,其投資建設的智慧物流科技產業園項目落戶于德州高新區,目前項目已完成地塊選址,即將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實現流通貨物總額百億元以上,將極大帶動禹城乃至德州的物流業發展。
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全市規模以上物流企業達95家。根據計劃安排,未來幾年我市將著力招引1至3家物流百強企業,建設至少1家平臺服務型物流企業,以現代物流理念建設綜合物流園區、建設100余個鄉鎮交通運輸服務站、7900余個村級物流網點。初步建成立足魯西北、輻射冀東南、對接省會經濟圈、服務京津冀的現代物流樞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