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解強民 李子驕 編輯:趙洪棟(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子驕 解強民 濟南報道
“疫情總會結束,但在一線奮戰的經歷不是每個人都有,它將成為我最難忘的記憶。”像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一樣,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槐蔭區老年大學教務部部長張楊主動請纓,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
事實上,這已不是他第一次與病毒近距離“作戰”。
張楊在火車站進行登記工作
第一時間報名成為疫情防控突擊隊的一員
“喂,您好。我是槐蔭區疫情防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現在有一些關于疫情防控的問題想問您,希望您能配合一下……”
“不是騙子吧……”
面對電話那頭的疑問,張楊再一次耐心解釋起來。“多數人還是很配合的,但因為現在電信詐騙的情況時有發生,也有一些人比較謹慎,或是不太理解。”取得信任后,張楊一邊詢問,一邊認真做好各項登記和信息研判,摸清活動軌跡,溯源感染來源,為疫情防控提供準確詳實的第一手資料。
連日來,他一共隨訪了800多人,重復的話語說了上千次,每次值班結束,嗓子是又干又啞。“越到后面,越覺得感動大于辛苦。有一次電話流調時,詢問一個大學生的情況,他說話比較急,當時就聽到他的母親在電話里說,耐心點,他們也不容易。而且,她還將我們需要的信息一一進行了補充。”
張楊在進行電話流調工作
張楊告訴記者,今年3月份,他一接到疫情防控的相關通知,就趕緊報了名,成為槐蔭區“機關疫情防控突擊隊”的一員。“我是黨員,義不容辭。況且家里人都非常支持,我和妻子都在抗疫一線,兩個孩子一直是家里的老人在帶,也沒什么后顧之憂。”
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在火車站,回家以后倒頭就睡
如果說電話流調工作還不算真正的“一線”,那么3月底,被抽調到濟南火車站交通專班后,張楊離病毒更近了。“主要是負責來自中高風險地區需隔離人員的登記、聯系轉運等工作。剛到火車站值班的那天,接觸的第一個人就是從上海來的旅客。當時上海疫情已經比較嚴重了,把這位旅客登記聯系轉運到隔離點之后,說實話,心里很是忐忑不安,好在最后沒什么事。”
最近一段時間,張楊的生活軌跡基本是兩點一線。“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在火車站,回家以后倒頭就睡,也一直沒敢去看孩子。這項工作總是需要人來干,而我有疫情防控的經驗,我干比別人干或許還會好一點。”
工作中的張楊
2020年大年初六,張楊就作為第一批“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預備隊”干部緊急派往一線,參加了美里湖街道的疫情防控工作。“雖然疫情剛剛開始,一切都還未知,我還是第一時間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
在有確診病例的美里新居小區30多個日日夜夜里,他通過電話、上門等方式開展疫情流調、進行防疫宣傳等2000余戶,到單位進行防控指導、督導排查10余處,協助社區復工復產。面對個別居民的不理解,他耐心解釋勸導;對恐懼緊張的,做好心理疏導,宣傳防護知識。
“大家那么支持我們的工作,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懈怠呢”
而此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張楊明顯感到,自己更加從容,工作更加流暢。“因為全程接種了疫苗,從心理上來說,少了害怕恐慌的情緒。另外,從工作組織上來說,進步很大,人員分配調控更加科學合理。不只如此,防疫物資相對充足,工作人員配合默契,民眾的配合度也更高了。”
2020年,張楊參加美里湖街道的疫情防控工作
不能掌握生命的長度,就要拓展生命的寬度。通過參與抗疫工作,張楊感嘆道,自己對入黨誓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2008年入黨,如今對誓詞中說到的‘履行黨員義務,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有了更切身的體會。身先士卒,無私奉獻,這也是黨員最可貴的品質。”
張楊和同伴們合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抗疫一線,像張楊這樣的黨員干部還有很多,他們全力支持基層一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形成眾志成城的整體合力。“工作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其實是‘辛苦了’,大家那么支持我們的工作,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懈怠呢。之后,我也會和隊友一起團結協作、并肩作戰,相信一定可以戰勝疫情。”
記者了解到,近期,濟南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已先后組織了三個批次、105個機關黨組織、近1600名黨員干部下沉到86個核酸檢測機構、2408個建筑工地以及部分基層社區(村居),跟基層黨員干部干在一起、攜手抗疫。
下一步,濟南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將劃撥專項黨費支持基層黨組織做好疫情防控,及時發現、反饋、推動解決服務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把服務疫情防控工作納入機關黨建考核,在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中貢獻更大力量。
責編:葛思琦審核:馮世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