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評論員 熊苗
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當代中國面臨的時代課題和重大使命。
5月9日,值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一周年之際,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山東省委網信辦、中國青年網主辦,山東省委講師團、山東大學、山東省教育廳、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廣播電視臺協辦,“學習強國”山東學習平臺、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承辦的“習語潤心——跟著總書記學文史哲”云宣講活動正式啟動。從百年校園到紅色圣地,從泰山之巔到黃海之濱,多位宣講人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重要論述、引用過的詩詞典故為切入點,講述“習語潤心”的動人故事和生動實踐,以新時代下的新風貌和新作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中指出:“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不同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淀,孕育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中華文明具有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深厚傳統,從根本上塑造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行為方式。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近年來,詩詞熱、漢服熱、文物熱等一浪高過一浪,彰顯了人們對傳統文化井噴的熱情。涌動在國人心靈深處的,是文化的“固本培元”、“尋根鑄魂”,沉淀下來的,正是延續千年的文化命脈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充分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正是對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承與發展。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分寶貴、不可多得的資源。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孔孟故鄉,也是墨子、孫子、荀子等古代思想家的故里,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資源豐富、特色鮮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山東自覺扛起文化資源大省的責任擔當,堅定做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做文化“兩創”的先行者,做文明交流互鑒的踐行者。以《文史哲》編輯部為代表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們,勇擔光榮使命,正積極踐行“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殷切囑托。
正像馬克思引用過的那句名言所說:這里有玫瑰花,就在這里跳舞吧!中華文明中蘊藏著理解當代中國的鑰匙,而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當代中國,歷史變化如此深刻,社會進步如此巨大,精神世界如此豐富,正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無盡的礦藏、不竭的動力。只有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只有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才能筑牢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在繼承和發展中,優秀傳統文化將融入時代血脈,更好地反哺今天的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