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著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山東。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山東,必須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擺在首位。5年來,山東政法部門持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防范和打擊新型網絡犯罪、電信詐騙等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違法犯罪,全省治安形勢持續好轉。去年,全省偵辦涉黑案件10起、惡勢力集團案件57起;破獲刑事案件11.08萬起,電詐及關聯犯罪案件3.4萬起,萬人發案數全國最低。山東省公安廳副廳長申延軍:“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深化公共安全治理,深入推進‘警種聯動、警保聯控、警民聯防’新機制,大力加強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全力維護全省大局平安穩定。”
社會治理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5年來,全省城鄉基礎網格實現全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綜治中心實現全覆蓋,社會治理網格化智能工作平臺實現省市互聯互通。 群眾訴求在網格內基本實現“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省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處二級調研員王林春:“針對網眼過大問題,全省重新劃分網格16.3萬個,平均每個網格覆蓋600余人。制定網格事項準入禁入清單,健全‘吹哨報到’機制,今年以來全省通過網格化服務管理辦理事項1540萬余件,群眾能在網格辦理的事項達87%。”
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山東還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一線傾斜。五年來,建立市、縣、鄉“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1851個,建成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各類行業性、專業性、企事業單位調解組織6.59萬個。大量糾紛解決在訴訟之前,2021年,全省法院收案同比下降11.3%,是全國降幅最大的省份。山東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副廳長楊增勝:“政府購買服務的專職人民調解員從4900余人增長到1.7萬余人,全省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50.5萬件。”
上下同欲者勝,山東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搭建群眾議事、自治平臺,以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常態化開展鄰里互助、關愛服務、糾紛調解等活動。在威海,市民只要參與志愿服務、扶貧濟困等公益活動,就能獲得相應的誠信積分,享受免費游景區、免費乘公交、水電暖氣費用打折等禮遇。威海市社會信用中心負責人王波:“運用信用激勵和懲戒手段形成公共服務的差異化待遇,使‘信用’真正滲透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信用真正成為創新社會治理的有力抓手。”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智能化是重要抓手。目前,法院系統全面推進全流程網上辦案,群眾可以在網上完成立案、交費、參與庭審。公安機關240項高頻服務,全部實現網上辦掌上辦。滕州打造“e呼善應”指揮平臺,群眾通過熱線網端反應訴求后,平臺會進行研判派單、分流交辦,限時解決。滕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服務中心主任謝凱:“全面推行智慧治理,大集成、大聯動和扎口管理,做到讓管理有力度,更有精度,讓服務有速度,更有溫度。”
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在最近一次全國平安建設考評中,山東總分第四,成為全國最安全、最穩定的省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