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城市“里子”撐起發展“面子”
山東加快城市市政公用設施網建設,前4個月完成投資226.3億元
2022-05-22來源:大眾日報 01版
□ 記者 方壘 張鵬 張曉帆
5月20日,還沒到中午,氣溫已升至31℃。濰坊市坊子區鳳中街天潤鳳凰城小區北門至北海路段,道路破碎機、挖掘機、鏟車齊上陣,一道2.5米深的溝槽被挖了出來。“下好管后,新管線將用作雨水道,原有雨污合流管線則專用于排污。”說話間,濰坊市坊子區雨污分流建設工程一標段項目經理安東汗流浹背。
“這次施工太有必要了!”施工現場北側的烤饅頭店店主丁曉龍感嘆,“以前一遇急雨,路面就積水。路沿石距離店門口有三米遠,過來一輛車就能壓起水花濺到店鋪里,只能遮上簾子或閉住門。”
“最難的問題就是確定原有管線位置。”安東告訴記者,鳳中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建成,道路南北多是老舊小區,地下管線情況模糊,“我們在相關部門配合下確定了部分位置,而一些交叉路口處,就需要人工鑿挖。有的路口三四米遠,就緊排著七八道管線。”為了方便居民通行,1.7公里長的鳳中街被分成了八段施工,開挖一側,另一側通行,計劃通過加大人員和設備投入,在雨季前全部完工。
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地下管網、防洪排澇、水電氣供應等基礎設施“深藏不露”,卻實實在在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山東把市政公用設施網作為基礎設施“七網”行動的重要內容,納入“十大擴需求”2022年行動計劃。“截至4月底,全省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已累計完成投資226.3億元,其中新建改造城市雨水管網224公里,城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完成293公里,整體符合預期。”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城市建設處處長王強介紹。
到2025年城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清零、黑臭水體清零,這是山東“兩個清零、一個提標”行動確定的硬任務。截至2020年底,全省城市建成區已發現的270條城市黑臭水體已整治完成。“下一步關鍵是建立長效監管機制,防止返黑返臭,做到動態監管、徹底清零。”王強說。
近日,位于青島市李滄區李村河中游的南莊河暗渠來了一臺涉水的四輪大腳機器人,吸引不少散步的市民駐足觀看。這臺機器人像極了動畫電影的主人公“瓦力”,兩個發光的射燈儼然一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這是我們引進的管道監測機器人,是青島首臺應用于黑臭水體治理的設備,它能越野、涉水,排查效率比人工提高5倍,準確率近100%。”李滄區市政河道公司經理萬春介紹。
“以往的管線排查,幾乎全依賴人工進行,不直觀、也不全面。有的暗渠、管道空間有限,工人還進不去。而且,暗渠內可能存在有害氣體,存在安全隱患。”隨著萬春操作手中的遙控器,機器人便拉著長長的線纜鉆入了路基底下的暗渠,將拍攝到的情況,清晰完整地在電腦屏幕上顯示出來。
目前,李滄區城市管理局已使用兩臺設備對前期市民反映的南莊河暗渠進行了全面的排查,準確獲取排口尺寸、出水影像、破損位置等情況,原先一周都無法完成的排查采集任務,在兩天內全部完成,查出污染點十余處,并根據排查結果制訂整治方案,完成截污、清淤等工作。南莊河暗渠全線已經實現污水零直排,流入李村河的河水清澈見底。
住在城市的人們既享受著城市生活的便捷,也不得不面對城市交通擁堵、停車難等日益嚴重的“城市病”。“看不見”的問題要整治,“看得見”的問題更要治理!
“沒想到家門口能這么漂亮,我每天都來晨跑,很享受。”談起這幾年的變化,家住濟南市歷下區荊山北街附近的李女士說,“今年春天,路兩邊桃花朵朵開,路南還有滿山坡的福祿考花海,大家都說這是‘最美回家路’。”
荊山北街曾是附近有名的“斷頭路”,道路坑洼,出行不便,一刮風就塵土飛揚。如今路通了、道寬了,綠化更是立體又漂亮。“上面的鰲角山山體公園正在建設,未來家門口就有公園了。”順著李女士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遠處的山體正在施工,公園雛形依稀可見。
只有筑牢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里子”,才能撐起城市發展“面子”,市政基礎設施的加快建設,讓市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根據計劃,“十四五”期間,全省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總投資預計完成4897億元,2022年預計完成1000億元以上。“我們將全面加快各類項目建設步伐,加速補齊市政設施短板,爭取盡快見到實效。”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