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市丁塢鎮、化樓鎮、花園鎮聚焦村集體經濟發展
產業發展有勢頭 農民致富有奔頭
金億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
后魏村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
定桿李村定桿李村兒童在村文化兒童在村文化廣場上玩耍廣場上玩耍
大韓村返鄉能人韓向勇出租廠房增加村集體收入
□本報記者胥愛珍本報通訊員于東鈞賈鵬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出了要求。今年,村級集體經濟“五年倍增”計劃被寫入德州市深改委1號文件;德州市委組織部去年底出臺了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作為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
“去年村‘兩委’換屆以來,樂陵市1042個村融合為130個行政村,‘物理融合’之后,如何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做好村莊融合的‘后半篇文章’,是各鄉鎮必須思考的問題。”樂陵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馬猛說,丁塢鎮、化樓鎮、花園鎮立足實際,聚焦村集體經濟增收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積極探索了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丁塢鎮
項目激活集體經濟發展“換擋提速”
最近,樂陵市金億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侯金場每天都到正在建設中的牛舍、擠奶廳轉一轉、看一看,期待早日完工,再購進一批奶牛。
在不少奶牛養殖場和奶企都遭受疫情影響、規模壓縮的情況下,金億奶牛養殖場卻逆勢上揚,新建二期項目擴大了養殖規模,侯金場說,這主要得益于他們探索推行的“村集體+企業”項目合作新模式。
“我們用95萬元鄉村振興專項資金購買了30頭奶牛,放在養殖場代管養殖,每年能獲得7.6萬元代管收益,5年期滿以后,奶牛歸養殖場,95萬資金歸還村里。”丁塢村黨支部書記苑長通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種方式,保障了村集體增收,為合作社減輕了資金壓力,還擴大了養殖場規模,這是一筆很劃算的‘買賣’。”他說。
“發展集體經濟必須立足產業興村,符合實際的項目是產業發展的動力源。”丁塢鎮黨委書記孫長新介紹,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丁塢鎮的獨有優勢,立足于此,丁塢鎮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村集體經濟增收添動能。以發展綠色、高效農業為方向,他們重點打造了金億奶牛、陽光牧業為龍頭的特色養殖產業園項目,目前陳東、陳西、宋寺等6個村投入金億奶牛養殖合作社,助力新流轉土地60余畝,新養殖奶牛1000余頭,新增就業200余人,企業增收100余萬元,村集體增收48萬元。
與金億奶牛養殖項目不同,丁塢鎮定桿李村則靠光伏發電等項目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定桿李村是純農業村,以前,村集體沒有收入。去年,丁塢鎮優化光伏項目管理模式,探索“政府公開引導競標+村集體經濟增收保底+群眾最大程度受益+安全穩定保障最大化”的發展模式。定桿李村黨支部書記趙光山抓住機會,通過深入農戶做工作,拆掉了村中心的廢舊房屋,建起了文化廣場,又在廣場上安裝了光伏電池板。同時,定桿李村黨支部還通過招標將清理回收的建設用地發包給鑫德食品有限公司,并對整理出來的20余畝耕地進行發包,吸納勞動力30余人,實現村集體增收40萬元。
71歲的村民蘇丕服家的一處舊房子被拆了后,他成了村里光伏發電項目的“股民”,“村里環境變整潔了,每年給戶家分紅,去年我家就分到了1040元。”他說,光伏項目不僅讓村民有了收益,村集體增收后,也有了資金發展村內公共事業。去年,村里建起了公廁,對下水道進行了清淤,在廣場上安裝了供孩子們玩耍的滑梯。
為了讓更多村集體通過光伏項目實現增收,丁塢鎮組織黨政班子成員、管區干部、村“兩委”成員以及群眾代表,對8家光伏公司現場公開競選,綜合考慮公司資質、收益條件、市場風險、安裝安全度保障等情況,最終確定市場經營主體。光伏公司與村委會簽訂合同,同時聘請專業律師事務所和法律顧問對合同的合法性以及群眾相關權益進行審核,針對土地性質、項目審批、投資建設、租賃運營等方面內容進行明確和規范。鎮政府統籌項目進展情況,對施工情況、后期維保、收入保障等方面,建立定期調度、定向反饋、上下聯動工作制度,確保村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光伏項目按照年底結算的方式為村集體支付推廣服務費用,實現農戶、村集體雙增收。截至目前,已在全鎮59個村推廣安裝,前期報名702戶,安裝完成329戶,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47萬元。
“發揮各村不同的資源優勢,實施不同的產業項目,解決了村集體增收無路的難題,拓寬了村集體的增收渠道,激活了發展活力。”孫長新說,丁塢鎮8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實現30萬元以上,其中3個行政村達到100萬元。
化樓鎮
合作社帶動強村富民駛入“快車道”
“現在種地真省心,再也不用請假回家給麥子澆水施肥。”今年58歲的靳幫生是化樓鎮后魏村村民,常年在天津打工,家里種著12畝地,由在家的妻子徐秀珍打理,每逢莊稼需要澆水施肥,徐秀珍一個人忙不過來,就需要他回家幫忙。“加上路上來回,一年下來至少耽誤2個月的工作。”靳幫生說,去年,他干脆把12畝地都入股了村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由合作社管理。
“合作社的土地實現了成方連片,我們和省農科院合作,發展小麥原種種植,每斤小麥價格比普通小麥高0.2元,每畝能增收200元。”村黨支部書記郭仁強介紹,后魏村是化樓鎮第一個創辦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的村,早在2017年就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當年有65%的農戶加入;2018年初,第一次分紅每畝1100元;2020年,每畝分紅達到1300元。村里一些有經驗、會管理的群眾還被聘到合作社的農田里去干施肥、打農藥等零活,每天收入100元左右。
實實在在的收益不但打消了本村群眾的顧慮,還輻射帶動了周邊村莊的發展,附近村黨支部及黨員群眾也紛紛與后魏黨支部對接聯系,要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2020年底,后魏村91%的農戶土地加入了合作社,村集體增收近10萬元。
作為一個純農業鄉鎮,化樓鎮堅持把村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作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發展村集體經濟相結合的重要載體。“我們將黨支部的政治引領、合作社的抱團發展、農民的能動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以要素融合實現了集體增收。”化樓鎮黨委副書記史勇華說,依托后魏村的成功探索,化樓鎮打破原自然村界限,進一步整合各村資源,將自然村原來的“單打獨斗”改變為行政村“集團作戰”。
化樓鎮成立了以黨委書記、鎮長為雙組長的專項領導小組,將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納入村黨組織書記年度考核內容。實施“一村一策”,成立由班子成員、管區干部、黨建和經管工作人員組成的業務指導隊,幫助黨支部想辦法、出思路、解難題,引導各村因地制宜,多元發展。如韓橋村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利用農技管理、商超資源等優勢,在種植小麥玉米基礎之上又發展了蔬菜大棚種植,2021年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
目前,化樓鎮共成立黨支部領創辦土地股份制合作社63個,入社土地面積2.48萬畝,帶動村集體增收120余萬元。
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的帶動,大大提高了村級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村集體經濟壯大后,韓橋村黨支部在樂陵市率先創立了“暖心食堂”,為村內困難獨居老人免費提供午餐,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為提高日常管理運行水平和質量,各村合作社采用“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割、統一銷售、統一結算”的“六統一”經營模式,推廣實施水肥一體化和秸稈全量還田,為加快推進“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奠定了基礎。
花園鎮
能人治村催生集體經濟發展“裂變效應”
最近,花園鎮房家新村黨委書記房富民又忙起來了,前段時間,他聯系了濟南的一家玫瑰產品生產企業,聯合探索實施“核桃樹+玫瑰花”間作,為了咨詢玫瑰花培養技術,他每天都和公司負責人聯系溝通農戶提出的問題。
房富民是花園鎮乃至樂陵市小有名氣的返鄉能人,自2000年自主創業以來,房富民通過努力打拼,到2016年時已小有成就。2016年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回村任職。通過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村里發展“核桃樹+留蘭香”間作新模式,村集體年收入達60余萬元。今年實施的“核桃樹+玫瑰花”間作,實行群眾的空閑地由群眾栽種并采摘售賣給合作社,集體資產土地由合作社栽種。苗木本著“誰出資誰所有、誰栽種管理誰受益”的原則把集體地塊發包給農戶管理,農戶自有地自行管理,合作社負責加工,按10%收益交村集體,集體土地按群眾收益的20%收取管理費,今年預計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0萬元。
房富民還發揮自身人脈廣的優勢,成立了三農培訓中心,注冊“華夏鄉村”抖音號開展農副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抖音號粉絲量達35萬人,點贊超200萬,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花園鎮在外務工人員多,返鄉能人是鄉村振興難得的人才資源,我們通過引導,充分發揮他們的帶動作用,引領全鎮各村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的長遠路子,實現了引回一個能人,帶動一方產業,帶富一方的集體經濟發展‘裂變效應’。”花園鎮黨委書記臧國振說,目前,花園鎮已有8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任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村莊從無人管到有人干有人擔,發生了明顯改變。
恭敬李村返鄉能人李方勇依托村內多處坑塘建立水產養殖基地,實行股份制經營,每股2萬元。村民入股171萬元,占股比例85.5%;村集體以70畝廢棄坑塘入股,折合股份29萬元,占股比例14.5%。2021年恭敬李水產養殖基地投放5400萬尾泥鰍苗、3.6萬尾草魚苗、1萬尾鯉魚苗、1萬尾白鰱苗,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在產業選擇上,李方勇發揮其在北京的“小胖餐飲”公司、“小胖包子”品牌優勢,重點發展泥鰍養殖和種植小米、大蔥、大蒜等產業鏈產品,推動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用包子品牌(第三產業)拉動第二產業(中央廚房),帶動第一產業(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打造了“1+2+3”的六次產業模式,村集體年可增加收入50萬元以上。
大韓村返鄉能人韓向勇則整理出閑散宅基地40余畝,建立廠房作為村集體的固定資產,收益由村集體和群眾按照4: 6的比例進行分配。2022年,廠房通過掛牌交易的形式,出租給山東普坤服裝科技有限公司加工生產安保服裝,不僅為村集體每年帶來20萬元的租金收入,還解決了本村及周圍村莊30多名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
“壯大村集體經濟是推動鄉村振興、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戰略之舉,我們將堅持鎮級統籌、整體推進,因地制宜、多元驅動,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以‘能人效應’帶動集體增收,推廣‘能人治村’新模式,跑出村集體經濟發展‘加速度’。”花園鎮黨委副書記梁丹丹說,截至目前,全鎮10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0萬元以上,其中100萬元以上強村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