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10次考察北京,18次對北京工作發表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為做好新時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走進胡同深處問民生,為首都歷史名城保護把脈定向;擘畫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重塑“一核兩翼”空間格局;提出建設千年之城,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定調領航……習近平總書記從調整城市戰略定位、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設城市副中心、調整經濟結構、治理“大城市病”、做好城市總體規劃等各個方面,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指方向、明路徑。
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北京干部群眾踔厲奮發,砥礪前行,將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化為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奮力開創首都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南鑼鼓巷是北京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16條胡同,沿巷子魚骨狀東西展開,雨兒胡同位于南鑼鼓巷西南部。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沿著彎曲狹窄的通道,先后走進雨兒胡同29號、30號大雜院莊寶等4戶居民家,察民生,問冷暖。
莊寶是這里土生土長的老住戶,回憶起與總書記的對話,他連說“終生難忘”,“沒想到總書記會來我們大雜院,沒想到總書記關心我們‘收入有多少’‘上廁所遠不遠’這樣的家常事。”莊寶當時住的30號院始建于元代,擠著14戶居民,好多家兩代人、三代人擠一間房。
“老城區改造要回應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關部門要把工作做深做細,大家要多理解多支持,共同幫助政府把為群眾辦的實事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牽掛和重要指示,化為北京干部群眾的使命與責任。
東城區以福祥、蓑衣、雨兒、帽兒4條胡同治理為探索,總結出“騰退、治理、保護、建設、管理、運營”的思路,全市1000多條胡同的治理工作,逐步展開。福祥社區黨委書記李德青說,文物得以精細識別,修舊如舊;“架空線入地”亮了天空,“廁所革命”、垃圾精細分類,美了環境。門前插空植綠、花木蔥蘢,屋里“全電廚房”,胡同生活變得“倍兒”舒坦。
北京老城,作為我國數千年歷史上唯一保存下來的古都,是歷史文脈的承載。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和關心北京老城保護,2014年2月25日在玉河考察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工作時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職責。2019年2月1日,總書記來到前門東區草廠四條胡同考察,對北京開展舊城保護整治的思路和做法表示肯定。
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催生了觀念和工作路徑的轉變。北京放棄“舊城改造”,實行“老城保護”。說起“老城保護”,古建專家馬炳堅笑得特別舒心:“一個‘老’字,體現了敬畏之心、珍愛之情;而保護,就是‘保’字當頭,精心呵護。”
保護的力度前所未有。北京全面加強老城空間格局保護,保護好兩軸與四重城廓、棋盤路網與六海八水的空間格局。全長7.8公里的中軸線,成為老城保護的重中之重。北京對歷史城廓、歷史街巷、城市標志物和標志建筑、景觀視廊、歷史河湖水系、歷史文化街區、近代重要建筑、歷史地名、古樹名木等歷史文化資源等進行家底調查,一木一石皆有登記,整體保護有了剛性約束的專項規劃。
保護的視野愈加開闊。北京讓歷史文化遺產與山水形勝相輝映,整體提升保護香山、玉泉山、萬壽山和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構成的三山五園地區,打造首都功能建設重要承載區和國家歷史文化傳承典范區;專項規劃保護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三條文化帶,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生態涵養、修復相結合。
文化為建筑增光輝,建筑為文化揚新聲。今年4月8日召開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既有場館設施等物質遺產,也有文化和人才遺產,這些都是寶貴財富,要充分運用好,讓其成為推動發展的新動能,實現冬奧遺產利用效益最大化。
3月17日,改造工業遺產實現驚艷變身的首鋼滑雪大跳臺“雪飛天”迎來全面開放,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游覽,成為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的新地標。作為北京冬奧會“指揮中樞”所在地,首鋼園成為都市工業遺產保護再利用的經典案例。
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歷史文化遺產是北京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根基,牢記總書記囑托,北京正創新構建具有首都特點的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精心擦亮“金名片”。
把環境治理這一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
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國際化大都市,北京在擁抱繁榮和活力的同時,能不能順利突破霧霾圍城等“大城市病”困擾?如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指出,“像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要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北京與周邊城市協同治霾,污染治理力度、空氣質量改善前所未有。“把藍天一微克一微克‘摳’回來!”從事空氣質量監測的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大氣室主任李云婷,用展板展示了從2013年到2021年北京市空氣質量中細顆粒物(PM2.5)濃度的變化歷程。“經過近十年持續努力,北京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越來越多。”李云婷說,2021年,北京6項主要污染物濃度首次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PM2.5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大幅下降43.1%。
北京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保障水安全,關鍵要轉變治水思路。“要深入開展節水型城市建設,使節約用水成為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每個人的自覺行動。”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強調。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給我們指引了前進方向。我們大力推廣節水器具,已經換裝高效節水器具8萬套。”北京市節水辦主任張欣欣介紹,全市16個區全部建成節水型區,2021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達12億立方米,占北京年度水資源配置總量的近三成。在首都經濟保持持續平穩發展的前提下,新水使用量始終保持“零增長”,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水耗全國最低。
藍天白云下,密云水庫水清如鏡,這里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我一直惦念著密云水庫。”2020年8月,在密云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勉勵大家繼續守護好密云水庫,為建設美麗北京作出新的貢獻。“總書記的回信,激勵我們按照更高標準保護好首都的‘無價之寶’。”密云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宇興評說。
縱貫千年,橫跨六區,全長82公里的京杭大運河北京段宛若一條玉帶,連接起北京中心城區與副中心。“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北京要積極發揮示范作用。”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考察時諄諄囑托。大運河的治理和保護由此大大加快,2021年實現通州段全線旅游通航。曾經黑臭的大運河如今水光瀲滟、白鷺點點,兩岸樹木蔥蘢、綠蔭連綿。“我們要按照總書記的囑托守好運河,做最勤勉的‘護河人’。”北運河西中倉段河長說。
還河于城,還水于民,北京持之以恒推動河湖生態復蘇。“過去北京有句話,叫做‘有河皆枯、有水皆污’,如今這一局面已經得到根本改觀。”北京市水資源調度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王俊文介紹,通過開展生態補水,永定河、潮白河等北京五大河流2021年重現“流動的河”,并貫通入海。
泉水復涌,是地下水源涵養狀況的直觀體現。北京市水文總站的最新監測數據表明,北京市地下水位連續6年回升,加之去年降水豐沛,京郊山澗有81處泉眼復涌。記者在昌平區京密引水渠北岸的秦城村看到,歷史悠久的秦城泉,時隔20年清泉復涌、溪流潺潺,原本靜謐的小村如今訪客不斷。
永定河畔,習近平總書記10年前種下的白皮松枝葉繁茂、蒼翠挺拔。2013年以來,每年植樹節前后,習近平總書記都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2018年4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既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堅持科學綠化、規劃引領、因地制宜,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久久為功、善做善成,不斷擴大森林面積,不斷提高森林質量,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在這一理念指引下,北京在完成第一輪百萬畝平原造林的基礎上,從2018年開啟新一輪百萬畝綠化造林工程,工程將在2022年全面收官。2021年底,北京森林覆蓋率提升到44.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6平方米。
讓城市副中心成為千年古都又一張靚麗名片
老城保護提速的同時,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加快建設,一座先規劃后建設、以綠色發展為示范的千年之城,正在拔節生長。
“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不僅是調整北京空間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發展新空間的需要,也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模式的需要。”2016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工作。2017年3月28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首都北京“一核兩翼”的空間結構由此拉開,首都的建設和發展有了更廣闊的空間。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精神進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劃設計建設,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生態城市布局,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范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好,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重托。
2019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親切看望、勉勵剛剛搬遷入駐的北京市級機關干部,強調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建城立都以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對新時代北京的發展是一個重大機遇。讓我們共同努力把這件大事辦好。希望大家以新辦公區的新氣象,在各項工作中實現新的更大作為!
“我為能親歷這一歷史性時刻而驕傲。”北京城建集團城市副中心A1項目常務副經理胡憲章還記得,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副中心建設工地考察建設進度,了解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應用情況,指出站在當前這個時間節點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紀的眼光。規劃、建設、管理都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落實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北京舉全市之力,一年一個節點,有序拉開城市副中心建設框架。
未建城,先播綠。在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核心區的最中央,不是高樓林立的商務區,也不是行政辦公區,而是規劃面積達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
“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來到這里植樹,這一直鼓舞和激勵著我們。”北投集團副總經理揭俊說。經過大規模綠化建設,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近萬畝景觀林已蔚然成林,全長5.5公里的星形園路閉合成環。這片生態綠地與大運河森林公園隔路相望,連綿成片,蔚為壯觀。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西北部,大運河博物館“運河之舟”揚帆待發,副中心圖書館銀杏葉狀的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里的建筑采用地源熱泵供冷供熱,區域內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過40%,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556噸。副中心新建公共建筑全部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
五河交匯處,運河商務區的高樓拔地而起,現代金融服務產業鏈和總部經濟發展態勢初步形成……“十四五”時期,北京城市副中心將保持每年千億元的投資規模,一座生機勃發的未來城市正在崛起。
“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為這座千年古都又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期待,正逐步變成現實。
如果把雄安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連成一條直線,它有一個奪目的中間點:大興國際機場。從空中俯瞰,大興國際機場猶如一只鳳凰,與首都國際機場形成“龍鳳呈祥”的“雙樞紐”格局。
2014年12月開工建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懷、親自推動的首都重大標志性工程。2019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儀式,宣布機場正式投運并巡覽航站樓。他強調,大興國際機場是首都的重大標志性工程,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骨干工程。京津冀三地要抓住機遇加強協同合作,加快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
建設面向未來的航空城,依托于大興國際機場設立的臨空經濟區建設目前已全面啟動,承接市區賦權187項,形成一批制度創新成果。在京津冀一體化的藍圖上,大興國際機場正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建設運營新標桿、世界一流便捷高效新國門、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引擎。
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
首都的產業應該是怎樣的?一個擁有近百所高校、擁有三大科學城的國際大都市的產業應該是怎樣的?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明確了首都北京“四個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在這座千年古都的發展史上,“科技創新中心”第一次作為其核心功能精彩亮相。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2013年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把“課堂”搬到了中關村。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
“總書記要求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張宇蕾當時就在現場,回想起總書記的講話,如今仍難掩激動。
10年間,北京壯士斷腕。疏解非首都功能,放棄“大而全”的產業結構。先后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3164家,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近千個。拆違超2億平方米,建筑規模和建設用地由增轉降,北京成為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城市。
10年間,北京蝶變新生。打造發展新高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人工智能、5G通信、航天衛星、生物醫藥等產業迅速興起,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成為北京發展的“雙引擎”。2021年,北京數字經濟占比超四成、經濟總量邁上4萬億元新臺階。
“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總書記的指示激勵著中關村的科技創新企業不斷成長。”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回憶,正是從那時起,利亞德迎來持續高速發展,總資產增長27倍,凈資產增長28倍。“現在公司擁有2280多項專利,連續5年蟬聯全球LED顯示市場占有率第一。”
科技創新的熱潮,在京華大地涌動。
從無到有!雁棲湖畔,曾經看山看水的京郊小鎮懷柔,崛起一座聚焦原始創新的科學城,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一批“大國重器”破土而出。幾年時間,以懷柔科學城為代表的“三城一區”,以不足6%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北京1/3的GDP。
從“0”到“1”!國家實驗室等一批戰略科技力量落地,12個超算中心、46臺全球算力500強的超級計算機先后建成運行,馬約拉納任意子、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天機芯、量子直接通信樣機、“悟道”、“長安鏈”等一批世界級重大原創成果相繼問世。
“自主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撐,必須創造條件、營造氛圍,調動各方面創新積極性,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專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時強調。
優化創新生態,北京的科技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科創30條”、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準”……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法規政策,打破藩籬,助推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一直親切注視著中關村發展。“中國支持中關村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為促進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貢獻。”2021年9月24日,總書記向2021中關村論壇視頻致賀。
新的運行體制、新的財政支持政策、新的績效評價機制、新的知識產權激勵、新的固定資產管理方式,按照“五新”機制建立的新型研發機構持續激發著科研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國科學家實現百公里距離量子直接通信。”今年4月,從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傳出的消息,刷新了新的世界紀錄。項目負責人之一、清華大學教授龍桂魯感慨萬千,“這里面有團隊的努力,但根本上是新的體制機制激發了科技創新的活力。”
2021年1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先行先試改革的若干措施》。
2022年1月28日,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建設的未來區塊鏈與隱私計算高精尖創新中心成立,這個“全球第一家”,是北京中關村在全球競爭激烈的區塊鏈核心技術領域,為中國打造的又一張“金名片”。多年來,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總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布局,中關村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黨的十八大以來,是北京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時期。“回首10年,總書記對北京寄予厚望之重、關愛之大、期許之深、傾注精力之多,前所未有。指方向、明路徑、教方法,首都工作每前進一步、京華大地的每一處變化,都凝結著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殷殷教誨。”北京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首都北京將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方向,風雨無阻前行,推動北京這座偉大城市深刻轉型,奮力開創首都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