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廟 孟府
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譽背后包含厚重的傳統文化底蘊。如何將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成助推文旅行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山東省通過堅持“兩創”,讓孔孟之鄉的“詩”和“遠方”擦出更閃亮的火花。
讓傳統文化研學旅游“火”起來
孔子是學術民眾化之第一人和士階級之創立者,對中國文化的發揚光大具有定鼎之功。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無處不在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孔府、孔廟、孔林等“老三孔”是紀念孔子、讀書人朝拜之圣地,每年都有無數游客慕名而來。如今,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正日益增添魅力。
在孔子博物館禮樂傳習所,工作人員通過多元多媒展示技術,活化復原了春秋時期的蕭韶雅樂,生動演繹中國的禮樂思想。“過去在孔府就有古樂的傳習所,它延續了中國禮樂學習、演示和研究,現在我們通過科技手段,將這一技藝繼續延續下去。”孔子博物館名譽館長龔鵬程說。
近年來,曲阜市圍繞“文旅強市”的戰略部署,走出了“文旅深度融合 創新引領發展”的旅游發展新路子。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館與孔子研究院形成“新三孔”,成為山東省文化旅游新地標。同時,還構建了從“三孔”拜孔到尼山“學孔”再到慢城“儒客”貫穿南北的儒家文化深度旅游大格局,讓“新三孔”與“老三孔”完美呼應。
在儒學“亞圣”孟子故里山東鄒城市,每當假期來臨,孟廟、孟府就成為研學游的熱門目的地。“研學游不僅是旅游,還能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讓孩子們更好地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位游客說,“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耳熟能詳,他專程帶孩子實地體驗。
據了解,鄒城市將儒家傳統禮儀活態展示與體驗作為重點,推出成人禮、開筆禮等一批國學文化體驗項目,打造孟子的成長之道、修身之道等10條研學旅游線路,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同時,還聘請專家開展《孟子》《中庸》《大學》《論語》系列解讀,推出《孟子文獻集成》《孟府檔案全編》和“鄒魯文化叢書”等研究成果。面向社會開設孟子大講堂、孟母大講堂等公益講座,在全社會形成了傳承儒家文化的濃厚氛圍。
讓文創打開旅游消費新局面
在“中國牡丹之鄉”山東省菏澤市,每當牡丹盛花期來臨,當地采取“‘5G+VR’ 720°全景慢直播”“云見證百年牡丹盛開”以及多平臺24小時不間斷播出等多樣直播方式,推出了“云賞牡丹”系列網絡直播活動,讓海內外游客在云端也能身臨牡丹文化藝術的海洋。
云端綻放的牡丹在促進牡丹系列產品火爆的同時,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繁榮發展。一些縣區紛紛借勢推介中國牡丹之都系列商品銷售,如定陶區采用“云直播”形式舉辦“玫瑰風情節”,加大玫瑰茶、玫瑰糕等玫瑰深加工產品推介力度,帶動玫瑰產品銷售8000余噸,總收入約2.3億元。據不完全統計,牡丹節會期間,菏澤市共舉辦各類直播活動1.5萬場次,銷售量超3000萬單,銷售額達14.74億元,在激發了消費活力的同時,有效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
在國家級非遺項目撲灰年畫和泥塑的發源地——山東省高密市姜莊鎮,當地將文化振興與為民服務相結合,打造紅高粱藝博園、高密泥塑產業園等文化產業布局,還自籌資金2000萬元建設了泥塑產業園,對泥塑產品從取泥—捏塑—上色—晾曬—銷售—展覽等各個環節進行科學整合,設立高密泥塑文化藝術館、電商直播工作室等20多個功能區,有效推動非遺產業發展,輻射帶動就業。通過發展教育研學、文化旅游、文創展示、電商直播等多種業態,目前,姜莊鎮銷售收入超過2億元,引領帶動5000多名群眾從事非遺產品生產、民俗文化研發。
讓“詩”和“遠方”加速融合
山東擁有泰山、“三孔”、大運河、齊長城4處世界文化遺產。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山東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讓“詩”和“遠方”加速融合。
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山東主會場淄博博山顏神古鎮,淄博刻瓷、周村燒餅、泥塑面塑等80余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中華老字號企業現場展示展銷,百余款非遺產品進行線上直播,既為觀眾推介了非遺好物,又極大豐富了景區業態。在2022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上,孔府印閣、章丘鐵鍋、平度草編、淄博陶瓷、泰山玉器等傳統非遺技藝和現代文化創意緊密結合的“山東手造”產品,盡顯齊風魯韻百工之美,受到參會者的一致青睞。
山東在文化傳承方面注重統籌保護利用,一系列文化遺產項目得到活化。同時,積極探索“文物+旅游”“非遺+旅游”新模式,讓文旅內容更加豐富和深刻。據統計,2017年至2021年,山東省共接待境內外游客38.9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4萬億元。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王磊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正通過文化“兩創”新路徑,為山東文化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 王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