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弘揚光榮革命傳統,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奮力譜寫三秦大地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陜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這里也是一片紅色沃土,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陜西國土面積的80%以上是革命老區,加快老區發展步伐,讓老區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到陜西考察調研,從黃土高原到秦巴山區,總書記心系老區人民,每次都會走進老區,同老區人民共商脫貧致富之策。他深情地說,要把老區發展和老區人民生活改善時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
十年來,中央和地方累計向陜西革命老區投入各類資金1.2萬億元,產業扶貧、駐村幫扶、易地搬遷,一系列政策舉措精準實施。全省5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46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減貧成效前所未有。
位于秦嶺深處的金米村,曾是極度貧困村,當地通過發展木耳等特色產業實現整村脫貧。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金米村,他勉勵鄉親們,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牢記總書記囑托,陜西出臺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政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蘋果、設施農業全產業鏈產值超千億元,紅棗、木耳等50多個區域特色產業優勢不斷增強。
陜西省商洛市金米村村民 王極東:感謝黨的好政策,我現在包的木耳大棚,年收入4萬多塊錢,我很滿意。
陜西省延安市孔家溝村村民 張彥斌: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老區的人民,這十年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延安蘋果成為鄉村振興的致富果、幸福果。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陜西的重要使命。十年來,陜西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持續壯大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規模,特別是重型卡車、數控機床等23條產業鏈加快建設。
作為科教資源大省,陜西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聚力打造“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讓創新成果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在榆林,世界領先、國內首創的實用化智慧能源中心已經投用。西安集成電路、寶雞先進結構材料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十年間,陜西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了7倍,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12年的330多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340多億元。
陜西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和向西開放前沿,十年來,陜西堅持以平臺通道建設、政策服務創新等為引領,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如今,中歐班列“長安號”已累計開行突破13000列,常態化開行的國際線路達到16條。西安鐵路口岸已建成亞洲最大的鐵路物流集散中心,西安航空口岸已初步形成“絲路貫通、歐美直達、五洲相連”的國際航線網絡格局。陜西自貿試驗區設立以來,累計形成680個創新案例,32項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非凡十年,三秦大地實現歷史巨變。
十年來,陜西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1.41萬億元,增至2021年的2.98萬億元。
十年來,陜西年進出口總值達到4757.75億元,是2012年的5.1倍。全省實際利用外資是十年前的3.5倍。
十年來,陜西新造林453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5%以上。以陜北為核心的黃土高原成為十年中全國增綠幅度最大區域。
陜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 周宇松: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提出的殷切期望,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