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全方位打造高質量發展人才引擎
位于天衢新區的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德州“一院一基地一園區”項目基礎設施已建設完成,目前首批入駐的有7個研發團隊9個科研項目。 記者劉振興攝
□本報記者劉臻本報通訊員臧楊楊白聰聰崔志華
截至目前,位于德州高新區的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創新動力實驗室已聚集泰山學者等各類高層次人才20多人。這座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的綜合研發機構,匯集了國家級糖工程研發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通過搭建各類技術創新平臺,吸引更多科研院所和人才與我們合作,持續推進技術攻關和產品升級。”保齡寶公司常務副總裁劉峰說。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人才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扎實推進“人才興德”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努力打造新時代人才高質量發展一流政策、一流機制、一流平臺、一流環境,先后有4030人次入選市級以上人才工程,其中國家級151人次、省級1342人次。
市縣一體推進黨管人才格局持續完善
書記領題、層層示范,重點攻堅、協同推進。今年4月我市公布的黨委書記人才工作項目,明確提出實施人才工作“北接南融”專項行動、完善鄉村振興人才交流服務機制、合作共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德州“一院一基地一園區”……
為全面提升黨管人才制度優勢和發展水平,德州堅持“領銜突破”,印發黨委書記人才工作項目實施方案,將范圍由縣市區黨委書記向各級各相關領域延伸拓展,對各縣市區、29家市直成員單位、9家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8家市屬學校、醫院、國有企業黨委(黨組)書記的人才工作項目進行立項,主要負責同志圍繞人才工作熱點、難點、創新點,帶頭攻關、重點破題。“緊盯人才、關心人才、服務人才,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市工信局局長孫洪昌表示,現在人才工作已成為“一把手”工程。
志同則心同,心同則力同。德州堅持黨愛人才、黨聚人才、黨興人才,把黨管人才具體落實到協同推進、系統集成上,制定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和辦公室工作細則,將成員單位由原來18家擴增至29家,逐一明確工作職責、重點政策、重點任務“三張清單”,完善述職評議、調度通報、督促落實、品牌創建等制度,抓住關鍵人、瞄準關鍵點、突破關鍵事,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創新推出“新時代人才強市23條”“產才融合發展17條”“大學生興德34條”等一攬子政策文件,打造人才新政4.0版,既涵蓋實體經濟、機關事業、社會民生、鄉村基層等各個領域,也涵蓋產業領軍人才、企業經管人才、技能實用人才、高校畢業生等各類群體,形成了完備的人才政策體系。將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由去年的1.5億元提高至今年的2億元,保障政策有效落地,今年以來市本級落實人才獎補資金9000余萬元。
拿出硬核舉措人才層次數量再創新高
高層次人才作為“關鍵少數”,在產業發展中具有強大引領作用。
在山東百多安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現代產業領軍人才張海軍帶領他的博士團隊,自主研發的冠狀動脈藥物涂層支架、無導線微型心臟起搏器等打破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張海軍介紹,百多安公司成功創建中國醫工交叉與轉化協同創新平臺,吸引國內知名高校110名博士(后)加入,下一步計劃再引進100名左右博士(后)。
招引一名高層次人才,往往能形成一個創新團隊,做大一個產業項目。當下,德州正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分產業建立領軍企業庫、重大項目庫,面向全球招引戰略科學家,帶動引進高素質人才團隊,推動大項目、大平臺在我市落地。
今年,推出一系列硬核舉措,對頂尖人才給予“頂尖支持”,推行頂尖人才一事一議、政策漫游;實行領軍人才創業券、薪酬補貼政策,對全職引進高層次人才開辟快速支持通道,經認定后,按照年度薪酬給予每年最高70萬元補助,創業人才給予350萬元創業券支持。
“我們拓寬人才引進方式和渠道,市財政投資5000萬元啟動建設駐京人才飛地,打造‘市內注冊、市外孵化、成果回歸、互利共贏’合作新模式。”德州人才發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梁棟介紹。拓展國際化引才視野,在國內中心城市設立9個招才引智工作(聯絡)站,組建在滬專家博士團,不斷擴大德州人才朋友圈。搭建高層次人才對接平臺,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德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遴選40個海內外優質獲獎項目,通過以賽代評促進人才項目落地。充分發揮事業編制在引才留才用才中的激勵保障作用,設立“雙創編制周轉池”,支持重點企業引進高層次科研人才。
沒有高學歷也有機會被納入高層次人才,德州圍繞“誰是人才,讓市場和企業說了算”的評價標準,賦予企業和市場人才評價權,將人才經濟貢獻、薪酬水平、工作實績、市場認可度作為人才認定的重要依據;推行特殊人才“舉薦制”,對具有特殊才能或作出突出貢獻、現行人才分類目錄難以界定的人才,可經同行業專家舉薦予以認定。
推行市場引才“包干制”,與浙江海角科技簽訂山東區域總部建設協議,圍繞企業需求精準引薦急需緊缺人才。今年,我市國家重點人才工程申報數量達到96人、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申報數量突破100人,分別是去年的6倍和3倍。
□本報記者劉臻本報通訊員臧楊楊白聰聰崔志華
截至目前,位于德州高新區的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創新動力實驗室已聚集泰山學者等各類高層次人才20多人。這座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的綜合研發機構,匯集了國家級糖工程研發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通過搭建各類技術創新平臺,吸引更多科研院所和人才與我們合作,持續推進技術攻關和產品升級。”保齡寶公司常務副總裁劉峰說。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人才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扎實推進“人才興德”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努力打造新時代人才高質量發展一流政策、一流機制、一流平臺、一流環境,先后有4030人次入選市級以上人才工程,其中國家級151人次、省級1342人次。
市縣一體推進黨管人才格局持續完善
書記領題、層層示范,重點攻堅、協同推進。今年4月我市公布的黨委書記人才工作項目,明確提出實施人才工作“北接南融”專項行動、完善鄉村振興人才交流服務機制、合作共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德州“一院一基地一園區”……
為全面提升黨管人才制度優勢和發展水平,德州堅持“領銜突破”,印發黨委書記人才工作項目實施方案,將范圍由縣市區黨委書記向各級各相關領域延伸拓展,對各縣市區、29家市直成員單位、9家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8家市屬學校、醫院、國有企業黨委(黨組)書記的人才工作項目進行立項,主要負責同志圍繞人才工作熱點、難點、創新點,帶頭攻關、重點破題。“緊盯人才、關心人才、服務人才,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市工信局局長孫洪昌表示,現在人才工作已成為“一把手”工程。
志同則心同,心同則力同。德州堅持黨愛人才、黨聚人才、黨興人才,把黨管人才具體落實到協同推進、系統集成上,制定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和辦公室工作細則,將成員單位由原來18家擴增至29家,逐一明確工作職責、重點政策、重點任務“三張清單”,完善述職評議、調度通報、督促落實、品牌創建等制度,抓住關鍵人、瞄準關鍵點、突破關鍵事,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創新推出“新時代人才強市23條”“產才融合發展17條”“大學生興德34條”等一攬子政策文件,打造人才新政4.0版,既涵蓋實體經濟、機關事業、社會民生、鄉村基層等各個領域,也涵蓋產業領軍人才、企業經管人才、技能實用人才、高校畢業生等各類群體,形成了完備的人才政策體系。將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由去年的1.5億元提高至今年的2億元,保障政策有效落地,今年以來市本級落實人才獎補資金9000余萬元。
拿出硬核舉措人才層次數量再創新高
高層次人才作為“關鍵少數”,在產業發展中具有強大引領作用。
在山東百多安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現代產業領軍人才張海軍帶領他的博士團隊,自主研發的冠狀動脈藥物涂層支架、無導線微型心臟起搏器等打破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張海軍介紹,百多安公司成功創建中國醫工交叉與轉化協同創新平臺,吸引國內知名高校110名博士(后)加入,下一步計劃再引進100名左右博士(后)。
招引一名高層次人才,往往能形成一個創新團隊,做大一個產業項目。當下,德州正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分產業建立領軍企業庫、重大項目庫,面向全球招引戰略科學家,帶動引進高素質人才團隊,推動大項目、大平臺在我市落地。
今年,推出一系列硬核舉措,對頂尖人才給予“頂尖支持”,推行頂尖人才一事一議、政策漫游;實行領軍人才創業券、薪酬補貼政策,對全職引進高層次人才開辟快速支持通道,經認定后,按照年度薪酬給予每年最高70萬元補助,創業人才給予350萬元創業券支持。
“我們拓寬人才引進方式和渠道,市財政投資5000萬元啟動建設駐京人才飛地,打造‘市內注冊、市外孵化、成果回歸、互利共贏’合作新模式。”德州人才發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梁棟介紹。拓展國際化引才視野,在國內中心城市設立9個招才引智工作(聯絡)站,組建在滬專家博士團,不斷擴大德州人才朋友圈。搭建高層次人才對接平臺,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德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遴選40個海內外優質獲獎項目,通過以賽代評促進人才項目落地。充分發揮事業編制在引才留才用才中的激勵保障作用,設立“雙創編制周轉池”,支持重點企業引進高層次科研人才。
沒有高學歷也有機會被納入高層次人才,德州圍繞“誰是人才,讓市場和企業說了算”的評價標準,賦予企業和市場人才評價權,將人才經濟貢獻、薪酬水平、工作實績、市場認可度作為人才認定的重要依據;推行特殊人才“舉薦制”,對具有特殊才能或作出突出貢獻、現行人才分類目錄難以界定的人才,可經同行業專家舉薦予以認定。
推行市場引才“包干制”,與浙江海角科技簽訂山東區域總部建設協議,圍繞企業需求精準引薦急需緊缺人才。今年,我市國家重點人才工程申報數量達到96人、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申報數量突破100人,分別是去年的6倍和3倍。
營造濃厚氛圍人才發展生態持續優化
人才來了,如何安心留下?
德州建立市級黨員領導干部“三個一”聯系幫包機制,每名市級黨員領導干部聯系1名高層次專家、1個高能級平臺、1個重點人才項目,跟蹤服務、全程護航。建立德州籍院士聯系服務機制,明確9名院士每人由1名市領導、1個職能部門、1個縣(市、區)組成的團隊精準聯系服務。今年5月召開的市委人才工作會議,對12名突出貢獻人才進行表揚,并在學習強國、大眾網等媒體對他們的先進事跡進行展播,讓專家人才在德州更有尊嚴、備受尊崇。
“從衣食住行、教育醫療,到合作研發、項目審批,德州為團隊提供了完善的服務和后勤保障。”山東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趙偉說。德州致力于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著力完善人才生活、安居、健康、金融等綜合服務配套,努力滿足以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為核心的多元化需求。
按照國內一流標準,打造文化中軸線,推動長河公園整體提升,與新建市民體育公園貫通,建設工人文化館、老年活動廣場等設施。積極引進優質職教資源,建設職教大學城。推進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東院區、市傳染病防治中心、北方應急儲備產業園盡快投入使用。
在全省率先開通“12345人才服務專線”,高標準設計開發“德才碼”,發放“德州惠才卡”403張,配備人才服務專員693人,協調解決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關鍵小事”400余項。深入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產權型住房、租賃型公寓、市場化酒店、貨幣化補貼“四位一體”人才住房保障體系,市縣鄉村“四級”建設人才公寓301.8萬平方米、3.38萬套,為419名人才發放購房補貼3945萬元。全面推行針對高層次人才的無抵押、純信用貸款,將“人才貸”額度由最高1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風險補償比例由50%提高至70%,先后辦理“人才貸”業務94筆、貸款余額3.72億元,為各類人才安心創業創造條件、提供支持。
一項項創新舉措,讓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德州、扎根德州,催生人才價值得到體現、能力得到發揮、活力得到釋放的可喜局面。
立足新征程,德州將堅持“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工作標準,總體部署,分步實施,讓更多“千里馬”在德州創新創業賽道上競相奔騰,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