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的美譽,這源自于它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地處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的交匯點。借力創新,是它以區位優勢為基礎,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通達之路”。為此,在今年2月召開的德州市第十六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田衛東明確表示:未來五年,將突出創新驅動,全力建設區域科創高地。
錨定“十大創新”,推動改革與發展深度融合互促共進,德州聚焦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上提出的“十大創新”,推出一系列戰略性、牽引性改革,一批力度大、創新強、舉措實的重大改革事項落地見效,各領域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
出臺六大方面25條政策支持德州天衢新區高質量發展;推進制造業“智轉數改”;打造“1+3+N”人才發展戰略格局……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作為山東的“北大門”,今年年初,德州在成功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行列之后,如何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繼續“走在前、開新局”?答案正陸續揭曉。
創新為擎,迎“八面來風”
“制造業是立市強市之基、高質量發展之本、共同富裕之源。要把先進制造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作為立市強市的最優選項。”5月23日,德州召開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暨優化營商環境、“雙招雙引”動員大會,市委書記田衛東進一步明確了制造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在6月22日召開的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德州9個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其中天衢新區3個項目位列其中,獲獎數量占全市三分之一。
好消息還不止一個,前段時間公示的2021年度德州市科技獎中,天衢新區21項成果獲德州市科技進步獎,獲獎層次和數量均創歷年新高。
作為天衢新區的龍頭企業,6月28日,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8英寸半導體硅片項目的生產車間,總工程師肖清華告訴新黃河記者,得益于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市場的火爆,他們的訂單排滿全年。一季度,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已經超過80%。“當前,總投資62億元的2021年省重大項目——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硅片產業化項目’正在施工,項目達產后,將徹底改變我國12英寸集成電路用硅材料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工作
制造業是科技創新的主要戰場、關鍵舞臺,科技創新則是制造業發展的“牛鼻子”“發動機”。7月7日,德州公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支持高水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出臺10項具體舉措,全面激發創新活力,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級。
省級新區試點德州市天衢新區,正搭乘著政策的東風,以“創新”為發展新“引擎”,以嶄新的姿態迎“八面來風”。
產才融合,放大人才“場效應”
從2017年考察初識,到2018年簽署協議,再到數個新項目開工建設,德州與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的合作一直被人津津樂道。有研的加入,成為德州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主動對接央企的生動寫照。
在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肖清華看來,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區位優勢是有研選擇德州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德州政府滿滿的誠意“大禮包”,極具誠意的招商政策、現代化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則“打敗”了爭奪有研的其他城市。
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線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德州市委、市政府積極配合,“一站式”服務節省審批時間,現場辦公搶抓項目進度,做到了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四最”營商環境,這些都是打動有研集團的重要因素。“企業落戶德州至今,推動了3個德州市級以上重點項目相繼落地,在每個重要節點、關鍵環節的任何問題,政府都有專人協調跟進,及時發現解決。”
這背后,體現的是德州速度和營商環境的溫度。
這還不夠,較之物質獎勵,價值認同、情感共鳴更能打動人心。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自2019年從北京西城區遷至德州天衢新區后,200名掌握核心技術的骨干員工,3年內沒有一人流失。這一切都源自有力的人才保障,以產留才,打造人才“孵化地”;以才興產,形成人才“能量場”;產才融合,放大人才“場效應”。
有力的人才保障讓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發展蹄疾步穩——有研半導體項目作為億級產業“航母”,帶動形成了年產值近300億元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建成了包含硅片、靶材在內的國家重要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基地。有研好似高昂的產業“龍頭”,正在驅動整個產業鏈,為天衢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聚勢賦能。去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7.8億元,利潤1.8億元。預計今年銷售收入可達10億元,利潤3億元。
營商環境是地方發展的“金字招牌”。德州把優化營商環境列為“一號改革工程”。2022年1月1日,《德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實施,成為全省第二個就優化營商環境專門立法的城市。
德州市政務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在工作中
6月28日,在德州市政務服務大廳,新黃河記者看到,各項業務正在有條不紊地辦理中,工作人員表示,為了促進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勁,今年以來,他們不斷做好審批“減法”、服務“加法”,例如在全國首創“跨省異地線下辦”模式,設立德州市政務服務大廳駐京分廳,開展“無證明城市”創建,搭建全國首個政務服務信用評價橫向管理平臺,創新“信易批+失信制約”機制等。
“人才興德”戰略,讓人才政策“真金白銀”落地
人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重要創造者和傳播者,是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
作為創新轉型的城市,德州比任何時候都渴求人才。從推進“人才興德”戰略,到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讓“天下才德州用”;從“頂格”配備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到人才政策“真金白銀”落地生根,再到提高人才引育與產業發展契合度……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德州,扎根德州,留在德州,成為德州創新發展的“生力軍”。
山東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德州一家專注玉米精深加工的企業,是目前全球最大葡萄糖酸鈉、海藻糖、葡萄糖酸內酯生產基地。通過科技人才的支撐和科研的驅動,企業做到了將玉米的增值轉化率達到10到15倍。“一噸玉米的市場價在2900元左右,經過我們的加工,下游產品每噸能達到三四萬元,增值轉化率在10倍以上,有的達到了15倍。”山東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經理何萬忠告訴記者,這是依靠企業組建科研團隊、與高校、院所、生物領域的專家聯合創新做到的。“人才的創新,保證了產品充分地向下游延伸,也保證了企業的發展后勁。”
山東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科研中
政策聚才,待人以誠,拿出真金白銀,這是德州的做法——5月27日,“‘德’有你才‘州’全”德州市人才政策獎補資金發放儀式舉行,儀式上,10名領取安家補貼人才代表、10名享受“假日專家”薪酬補助企業代表、10名獲得引進大學生獎勵企業代表和10名第九屆德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代表,共計40人上臺領獎,現場頒發獎金總額達411萬元。
對于人才與產業的關系,德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人才是制造業振興的第一資源,產業振興離不開人才;同時產業是人才引育的基礎,更是人才發揮潛能的試驗場。
引才有誠意,育才有沃土,用才有膽識,德州市人才工作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成功創建全國第4家國家級引智試驗區、全省第4家省級人才改革試驗區、全省首家“國家高端人才引領型創新創業特色載體”;3項典型做法入選全國人才工作創新優秀案例,連續4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創新為民,一個“新”字包羅萬象,建設創新型城市,把區位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創新已成為德州蝶變的最強引擎。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來源|新黃河 編輯|密霖
審核|張曉航 終審|朱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