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起,大眾日報及客戶端等全媒體平臺推出“走在前 開新局”大型主題報道,記者深入16市基層一線調研采訪,集中展現各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推進“三個十大”行動的創新舉措、進展成效,生動講述各地砥礪奮進、創新實干的鮮活事例,充分反映山東發展的新變化新氣象,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今天刊發第四十組報道:“十大創新”看淄博。
把科技創新作為全面創新的核心,深化科教創新賦能,淄博——
高質量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
□大眾日報記者 王佳聲 楊淑棟 劉磊
“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核心是集成電路,我們做的高精度蝕刻金屬引線框架是通用集成電路封裝中必需的關鍵材料,過去國內企業供應幾乎是空白。”日前,在位于淄博高新區的新恒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總經理朱林拿起剛封裝完成的芯片產品向記者展示。顯微鏡下,指甲大小的芯片上布滿密密麻麻的晶體管和線路,這個小小的微米級世界成為半導體企業科技創新角逐的主戰場。
“我們持續加大科技投入,近兩年研發投入對銷售收入平均占比超過6%。”朱林說,高精度蝕刻金屬引線框架項目已被列為山東省重大建設項目。目前,公司正在加緊推進項目二期建設,致力于發展成為全球主流的高精度蝕刻金屬引線框架供應商。
淄博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全面創新的核心,持續深化科教創新賦能,全面啟動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科技創新能力指數連續4年保持全省前三位。今年7月,淄博市印發《關于高質量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意見》,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按照規劃,到2024年全面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及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70%;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達到500家,建設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家;聚集各類省級以上人才達到780人,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達到30人。
目前,已有137所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在淄博建立校地、校企新型研發機構241個,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達到400余家,2021年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79%;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379家。2021年,淄博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8.91%,位列全省第一,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淄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一座城市創新能級的攀升,離不開充滿活力且極具創新精神的青年才俊。畢業于北京大學的丁新月,一直關注著家鄉的人才政策。去年底,她結束“北漂”回到淄博,成為英科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銷售部的一名銷售代表。如今,越來越多像丁新月一樣的青年人才會聚淄博。
今年8月,“淄博人才金政50條”發布,在原有人才政策基礎上,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性更強、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實現人才政策“最優加一點”,持續保持淄博人才政策的領先性和競爭力。2019年以來,淄博市已累計發放人才各項政策補貼8.86億元。“三年十萬大學生集聚計劃”提前完成,2021年駐淄高校留淄率達到36.5%,實現歷史性突破;新一輪“五年二十萬大學生來淄創新創業計劃”正全面展開。
優渥的人才生態環境引育大批優秀人才,不斷改革升級的營商環境受到大量優質企業的青睞。淄博是吉利商用車的第六個生產基地,吉利新能源商用車項目作為淄博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從洽談招商之初就被列為“一號項目”。項目簽約落地后,淄川經開區成立5大服務專班,實行集中辦公、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和銷號管理制度,主動對接服務,從項目簽約到產品下線僅用了7個月。
今年6月,吉利新能源高端商用車產能整合改造提升項目完成了土建工程及設備安裝調試,所生產的吉利皮卡純電產品計劃陸續投放市場。未來,依托吉利新能源商用車項目,淄博將擁有一個以新能源整車制造為核心、關鍵零部件設計研發、汽車供應鏈金融等全產業鏈配套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重塑流程做‘除法’,要素保障做‘乘法’,監管精準做‘減法’,服務企業做‘加法’。”淄博市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中心主任范繼英說,淄博市將營商環境創新列為“一號改革工程”,打造營商環境改革升級版,新制定實施6個方面146項改革任務,創新建立營商環境監督員、服務企業專員等制度,健全極簡、極優、極細、極速、極致“五極”服務模式,打造“辦事不求人、效率快一步、服務更暖心”的營商環境品牌。
淄博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厚植人才發展沃土,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高能級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大眾日報記者 王佳聲 楊淑棟 劉磊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淄博市強動力、增活力,建立全鏈條閉環式推進落實體系,以系統思維推動“十大創新”落地見效,以高能級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
“這是專門用于疫苗滅活的生物滅菌器,運行溫差可控制在±0.2℃,遠小于±1℃的傳統行業標準。”日前,在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技術中心科長楊金彬說。今年3月,新華醫療的消毒滅菌設備、放療設備、制藥設備入選首批“好品山東”品牌名單。
“公司堅定不移地走技術創新之路,逐步形成了面向市場、著眼未來的三級產品研發體系。一級研發密切聯系市場,由各事業部的研發人員直面市場需求,對銷售的產品進行快速升級換代、工藝改進、技術支持和延伸開發;二級研發由項目部、新品部等組成,有針對性地研發2至3年內要上市的戰略產品;三級研發是公司級的,由技術中心組建項目部,重點研發未來幾年戰略擴展性強的產品。”楊金彬告訴記者,新華醫療推出研發倍增計劃,2021年的研發投入比2020年增長76%。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淄博市強化創新支撐,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全面創新的核心,深化科教創新賦能,啟動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開展科技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行動,推進高新技術企業“雙培育”計劃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育苗”計劃。目前,淄博市擁有科技型中小企業1379家,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從2019年的不足400家發展到現在的1027家。2021年,淄博市“四新”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25.9%,列全省第一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8.91%,位居全省第一。
科技創新平臺是優質創新資源的聚集地,是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抓手。
“這幾年我們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建設了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軟件工程技術中心等8個省級創新平臺。”智洋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志坤說,在營收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公司每年仍保持10%左右的研發投入。2021年研發投入近7000萬元,占公司銷售收入的10.5%。目前,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450余項,16項技術成果鑒定為國際領先、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
淄博市積極構建“基礎研究—工程化應用研究—公共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平臺矩陣,科學城科創中心、淄博綠色化工與功能材料山東省實驗室、淄博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創新研發平臺加速建設,山東農業工程學院等4所高校相繼落戶淄博,137所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在淄建立校地、校企新型研發機構241個,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達到400余家,全產業鏈競爭力顯著增強。
《淄博市人民政府關于高質量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意見》明確,建設創新資源集聚、創新生態優質、創新成果迸發的創新驅動現代化新淄博。創新指標爭先進位,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以上,萬人擁有研發人員數達到110人年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企業占比達到50%以上。創新要素集聚豐富,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500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500家,建設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家。
集聚更多“城市發展合伙人”
“到淄博去。”畢業于四川大學新材料專業的博士夏立超,兩年前做出了這個決定,妻子丁薇薇也支持他的決定,兩人入職東岳集團。
“淄博優厚的人才政策和對人才發展的重視程度,讓我們動心、安心。東岳集團是氟硅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為我們的職業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夏立超說,“我們來淄博一個月,生活補貼的申請就通過了,還辦下了‘精英卡’。”如今,夏立超當上了東岳研究院含氟聚合物加工研究室主任,丁薇薇也成了山東東岳未來氫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工程師。
青年是城市發展的希望和未來,是城市的活力所在。淄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宏業介紹,為了最大力度吸引青年人才,淄博市先后制定出臺了“人才金政37條”“青年創業友好型城市25條”以及升級版的“人才金政50條”等一攬子政策,成立10億元的人才創新創業股權投資基金,啟動百名博士、千名碩士、十萬大學生集聚計劃等一系列創新性舉措。
淄博市主要領導多次帶隊赴全國高校開展“名校人才特招活動”,邀請廣大學子選擇淄博、創業淄博、樂居淄博,成為推動淄博轉型發展的“城市發展合伙人”。
淄博高質量發展的智力動能中,還有一批扎根企業的特殊人才——“科技副總”。
“企業成立之初,產品單一,技術也不完善。‘科技副總’來了后,技術難題迎刃而解。”慧科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守余所說的“科技副總”,是來自山東理工大學的李德剛博士。作為淄博首批聘任“科技副總”的企業之一,慧科利用李德剛團隊開發的“新型分子篩PVC復合穩定劑”項目,實現快速發展: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塑料穩定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個省級研發平臺,獲評山東省新材料領軍企業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2020年7月,淄博在全省率先出臺《高校高層次人才掛任“科技副總”選聘辦法》,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選聘高校博士或副高級以上職稱專家擔任企業“科技副總”。截至目前,已有來自高校的453名專家學者,履新淄博企業“科技副總”崗位。
淄博通過政府搭臺,鏈接起一個強大的資源平臺,一端連著人才和科研,一端指向產業和市場,讓更多科技創新成果“落地開花”。7月18日,第十五屆百名專家淄川行活動開啟。十五年來,超過1100家(次)高校院所、130余人(次)“兩院”院士、4200多人(次)國內外專家到淄川開展技術指導和項目合作,21位院士先后在淄川設立工作站,淄川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74家,累計推動1500多項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百名專家淄川行活動旨在暢通企業與高校院所、專家教授以及國內知名企業的對接交流,以人才鏈之強托舉創新鏈之活、產業鏈之優。”淄博市副市長、淄川區委書記田兵兵說。
“淄博效率”利企便民
在山東德恒電氣有限公司嶄新的智能車間,一個個高壓電器開關從生產線上裝配完成。“多虧了審批部門的‘拿地即開工’改革,幫我們搶出了小半年工期,新廠順利建成投產。”該公司項目負責人孫大昕說。
該項目前期手續一直很順利,可在辦理施工許可證時遇到了難題。德恒電氣是淄博高新區內首例辦理分期繳納土地款的企業,企業繳納首期土地款后簽訂《國有土地出讓合同》,需待剩余土地款在約定期限內繳納齊全后再辦理《不動產權證書》。但按照規定,未辦理《不動產權證書》,無法辦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那時已經11月份,一旦封凍就無法施工,最早也要等來年開春,這可急壞了孫大昕。
淄博市在全國率先實行工業投資項目“1+N”審批制度改革(“1”即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N”即承諾審批制、“標準地”出讓、“先建后驗”、區域評估評審、幫辦代辦等審批方式),可縮短審批時間80%以上,全面提升項目審批效率。
淄博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把德恒電氣的項目納入工業投資項目“1+N”審批制度改革試點范圍,全程幫辦代辦,協調組織建設、環保、規劃、土地等部門召開了項目聯審會,用《國有土地出讓合同》作為用地手續代替《不動產權證書》,以企業承諾的方式,給予辦理。在窗口提前預審的基礎上,僅用一上午的時間,企業就拿到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及《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
淄博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范桂君告訴記者,淄博持續深化優化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制定實施6個方面146項改革任務,創新建立營商環境監督員、服務企業專員等制度,健全極簡、極優、極細、極速、極致“五極”服務模式,打造“辦事不求人、效率快一步、服務更暖心”的營商環境品牌。今年5月,淄博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這個成立僅三年多時間的單位,成為山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行政機關。
“我來提取公積金還住房的商業貸款,以前需要結婚證、借款合同、還款流水等,現在只需要準備銀行卡號和貸款賬號,幾分鐘就辦完了。”家住張店區的鞏巖為“無證明城市”建設點贊。
在為群眾、企業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提取和貸款業務時,工作人員可通過業務系統直接獲取不動產登記、公安、人社等32項政務數據,共享應用身份、戶籍、婚姻等6類電子證照以及10家市內商業銀行住房商業貸款合同、還款流水等商貸信息,自動核驗公積金業務辦理條件,做到所需材料應簡盡簡。
淄博市把全面建設“無證明城市”作為2021年13件重大民生實事之一。目前,全市共公布取消、免提交證明事項13427項,預計年免提交材料500余萬件,基本實現辦理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無證明”。“我們對索要和開具證明事項實施雙向梳理,推進全市證明事項清理到邊到沿、不留死角。全市共直接取消證明事項2625項,對單位性質證明、改制證明等奇葩證明一律取消。”淄博市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李靜說,多個證明取消后,淄博市打通多個證明替代路徑渠道,實現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
短評
全面提升城市創新能級
□大眾日報記者 楊淑棟
城市創新能力是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支撐。作為老工業城市,淄博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全面創新的核心,以全面創新推動轉型升級,實現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淄博市深化科教創新賦能,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和企業創新意識提升工程,高新技術企業從2019年的不足400家發展到現在的1027家,2021年“四新”經濟增加值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同比增長率均位列全省第一位。企業對科技創新的認知和主動性明顯提升,創新活力逐漸迸發,以科技創新推動形成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正得以快速應用和迭代升級。
城市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以人才政策、營商環境等公共服務為基礎的創新生態。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引才只是人才戰略的第一步,優化科研人才引進、成長和創新的環境,提高人才培養的成材率,才能留住人才,拔高“人才金字塔”塔尖,讓人才迸發創新活力。無論是“人才金政50條”,還是“青年創業友好型城市25條”,都正在加快智力要素向淄博聚集。
讓營商“軟實力”成為轉型升級的“硬支撐”。聚焦企業群眾辦事的難點、堵點、痛點,淄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開展流程再造,促進政務服務提質增效。
文字:王佳聲 楊淑棟 劉磊
視頻:王佳聲 王世翔
編輯:蔣興坤 王召群 徐超超 沈靜
美編:于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