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新時代高素質產業工人大軍——
我市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綜述
本報記者劉臻本報通訊員洪偉張圣祺
從一名普通紡織女工到集團高技能教練,繼而成長為“山東省首席技師”“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范”……自2003年進入德州恒豐集團以來,憑著勤奮與執著,王曉菲創造出“羅卡絲緊密紡繞皮輥接頭法”“羅卡絲緊密紡單手接頭法”等多項創新操作法,為企業贏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唱響了新時代的“咱們工人有力量”。
在德州,像王曉菲這樣的新時代優秀產業工人不斷涌現。目前,全市有齊魯大工匠3人、齊魯工匠10人、德州大工匠4人、德州工匠164人,技術工人總量達到55萬人。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7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19家、全員創新企業136家,建有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市級以上人才平臺2315家,技能大師工作站、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等市級以上創新平臺845個。
打造最優環境激活創新一池春水
9月25日,記者走進位于齊河縣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被撲面而來的莊嚴與力量所震撼。這座占地4萬平方米的教育基地,講述了一代代優秀產業工人愛崗敬業、建功立業的精彩故事。據基地負責人魏雁介紹,平均每個月有3000多名職工來這里,切身感受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偉大力量。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引領,引導他們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成長為高素質產業工人。
產業工人是推動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市先后出臺《德州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德州市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責任分工方案》等文件,從建立技能培養體系、加強培訓載體建設等方面作了系統部署,構建起職業技能提升政策體系。發揮“職工書屋”陣地優勢,及時充實豐富有關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書籍。由各級工會根據企業需求,組織職工開展“車間大講堂”“班組研討會”“崗位微課堂”等培訓活動2795場,參訓職工達8.6萬人。利用“齊魯工惠”在線學習平臺,開設覆蓋11個關鍵產業鏈325個工種的專題學習課程體系,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搭建“職工比武擂臺”,以賽促訓,以賽促學,激發職工創新創造活力,以此推進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建設。
厚植人才成長沃土集聚創新第一資源
創新的根本在人才。我市打造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充分發揮工匠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市總工會聯合市委組織部大力實施“德州工匠”建設工程。通過創新工匠培育、選樹、激勵保障、作用發揮、工作推進5大機制,培育“德州大工匠”4人、“德州工匠”164人,帶動各級培育技能人才528人。在各級工匠所在單位設立“工匠創新工作室”,開展“名師帶徒”活動,采取個性化培育、訂單式培養,發揚“傳、幫、帶”作用,全市師徒結對13.7萬個。
厚植成才土壤。我市設立2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全方位支持人才工作重點領域,對符合國家重點人才工程申報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全職引進創新和創業的,分別給予最高210萬元薪酬補助和350萬元“創業券”支持。
我市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園區、特色小鎮、專業合作社等為重點,選樹培育“工友創業園”,結合園區特點開展特色活動,不斷加大對創業園和農民工創業就業扶持力度,助力鄉村振興,帶動工友(村民)致富。“在創業園,根據職工不同需求,采取菜單式和訂單式相結合的方式,培育實用技能人才。”市總工會四級調研員王詠梅介紹,僅2021年,我市培育市級工友創業園26家,命名“農民工之星”26人,發放以獎代補資金6.2萬元。
搭建平臺載體澎湃創新發展動能
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己內酰胺車間榮獲2021年度重點項目攻堅競賽先進班組“德州市工人先鋒號”稱號,公司員工位洪朋榮獲2021年度重點項目攻堅競賽先進個人“德州市攻堅標兵”稱號。
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市總工會搭建的成長成才平臺,激發了全市職工的創新創造活力。今年以來,市總工會以提升職工技能素質和創新能力為著力點,積極搭建平臺陣地、技能培訓、勞動競賽、創新創效、先模示范和試點引領“六大平臺”,傾力打造學習型、知識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
市總工會搭建創新創效平臺,激勵職工廣泛開展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等職工技術創新活動,聯合市人社局開展“技能興德”職業技能競賽98項,為涌現出的革新能手命名德州市技術能手、德州市五一勞動標兵等稱號。
“職工是重要力量,創新是第一動力。我市各級工會組織將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共同唱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黃河大合唱’!”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朱秀彥說。